「姚」望四方:深水埗——港版東大門?

最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宣布,政府計劃在深水埗區建立設計及時裝基地,以培養本港服裝設計人才為契機,為傳統服裝製造業注入新動力。同時將深水埗傳統服裝及原材料批發產業,與旅遊相結合,從全面產業升級入手,帶動地區經濟。

在世界各地服裝批發市場並不少見,但成功轉型為標誌景點和時尚商圈的,以首爾的東大門最具代表性。東大門的成功,離不開韓國政府全面提升韓國服裝工業的策略,利用民族品牌創造商機,將東大門定位成服裝+觀光產業的特別發展區。東大門目前每年吸引250萬遊客,年營收超過100億美元。

遊客只看到了東大門琳琅滿目和物美價廉的產品,但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其背後完備的產業供應鏈。始建於1905年的東大門市場以傳統服裝市場起家,跟隨韓國紡織業起飛演變成為服裝批發零售市場,由原料供應、服裝設計、打樣、加工生產等多個環節配合,再加上政府為本土設計師提供平台,通過電視劇等流行文化將韓國時尚推向世界時尚圈,從品牌、設計特色、產品附加值入手,提升整個時裝製造業形象之餘,吸引遊客關注,帶動人流,帶旺旅遊觀光零售行業。

經過業界多年爭取,政府終於將深水埗定位為香港的時裝基地。香港服裝製造業和韓國一樣,都經歷過輝煌時期,但隨着成本上升,製造業遷往內地發展,錯過了由代加工到發展品牌的重要階段。這次時裝基地的重點,在於培育本土設計人才,完善產銷鏈配合,通過設計為品牌注入價值,達致可持續發展之道。

和東大門不同,深水埗並不是單純的服裝零售商圈,除了服裝批發業,作為香港舊區,仍然保留着更多的本土特色飲食、零售和社區文化,較東大門的旅遊元素更加多元化,下一篇再和大家介紹。

Profile

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