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入廚人 推廣持續食材理念

近年興起一片Go Green、Superfood、可持續發展等食潮,歸根究柢都是希望食得健康。中環一間提供可持續和天然飼養食品餐廳負責人尹迪儉(Kim)一直不斷尋找及發掘新的天然健康食材,過程中更不斷自學提升廚藝,同時希望打破食物供應的壟斷市場,為大眾提供優質及可持續發展食材。

大公司壟斷食材

自大學畢業後投身市場營銷工作的Kim,於2004年返回家族幫手打理代理天然水及食材等生意,主責香港的銷售工作,他因而很年輕已開始注重食材的健康問題,在工作期間亦致力發掘更多健康食材。

提到現時市場上有很多問題食材,如假雞蛋、假豉油、殭屍肉,甚至大量過期食品等,似乎防不勝防。即使市民精選到正常食材,大部分也是被大型供應商所壟斷,價格相對地高,大家選擇有限,Kim也深有同感。「從事了天然水和食品代理多年,會發現很多食材其實被幾間大公司所壟斷,有些外地食材即使很優質,但可能品牌或公司太小,而不會有機會被入口。」

朋友推介草飼牛

為了讓大家正視優質食材之重要性,Kim於2010年成立了工作坊,舉辦不同課程來講解各種食材的優劣,以及與健康的關係。機緣巧合下,他於5年前和已退休的獸醫朋友聯絡,得知朋友想在澳洲買地養牛做農夫,卻買錯地而告吹。「當時我還笑他為甚麼要養牛,吃穀飼牛也不錯呀,朋友解釋澳洲多以走地飼養牛隻,並以天然草作飼料,自然成長到30個月大才會推出市面。而美國的穀飼牛屬大型經濟下產物,被圈養及餵飼粟米及穀物,並以賀爾蒙、抗生素等化學方法來催谷,很多時只成長到18個月就推出市場,那些農夫只貫徹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聽完朋友一番話後,引起他對草飼牛的興趣,更特地拜託朋友在當地揀選靚牛,自己還多次到澳洲實地視察,於3年前正式將澳洲維多利亞自由放養的優質草飼牛引入香港市場。

進修增進相關知識

Kim之所以引入草飼牛,全因貫徹其追求優質健康食材理念。「牛肉無添加,而天然油花和肉質都很吸引,當地農戶飼養過程又對環境無害,切合可持續飲食原則,我要求所有牛肉要真空包裝運抵,確保牛肉在防菌無污染情況下送到客人面前。」

除了大家經常吃的西冷和肉眼外,他亦引入牛小排(Short Ribs)、牛肩肉(Oyster Blade Steak)和牛腹脅肉(Flank Steak)等較少見的部位,希望大家更全面地品嘗到草飼牛的滋味。「加工食物、賀爾蒙、抗生素等除影響健康,加工過程亦會影響環境及生態,故我覺得推廣天然食材的持續性,是一個很貼地的理念。」

他為了更了解持續發展的理念,特地修讀Holistic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的Ranch Business Planning,研究農場與食品市場的關係和影響。「好似農夫不下農藥保持天然靚草質作飼料,以及多方面的保護自然措施,以求達到可持續發展。」

親自上陣做大廚

原本Kim負責搜尋優質食物,再交由工作坊導師開班推廣,表面看分工合作很完美,誰知5年來他已炒了10個廚師,於1年半前更決定親自上陣。「我沒有到藍帶廚藝學校或跟名廚學藝,只是透過烹飪書和飲食節目來自學,也曾試過跟着營養師到超市學習何謂『Dead Food』和『Real Food』,幸好也得到工作坊的參加者及餐廳食客支持及捧場。」

而在學習烹飪之路上,他說有幾位名人對他影響甚深。「我最欣賞英國分子料理名廚Heston Blumenthal的不跟風,他甚至樣樣都要問點解,如煎扒點解要落油,經過實驗統統有得解釋。另一位是Harold McGee,他是一位出色的烹飪科學家,提出過很多有趣的理論和實證。最後一位是在紐約名廚Dan Barber,是全球出名標榜Farm-to-table、持續食材理念的重要人物。」

自家秘方煎牛扒

除了工作坊,他在去年9月開始,在餐廳提供可持續食材烹調的菜式以加強推廣力度。「除了可持續的草飼牛,餐廳也盡量選擇可持續的食材,如來自加拿大的有機帶子、每日到街市選購的本地蔬菜等。」此外,他也有自己一套草飼牛烹調法。「我觀摩了各地名廚的烹飪手法,又吃勻本地多間扒房,終於研發出自家煎扒方程式。牛扒先下鹽而不加黑胡椒,因為黑胡椒在170℃會燒焦,而煎一塊扒要用約180℃至200℃,故不會下黑胡椒。」此外,煎扒時需每30秒反轉一次,大約反4次便能煎出4成熟靚扒。

他還有多款自家改良食譜,如法式洋葱湯、切粗粒的招牌牛肉他他等。早前更研究出即食龍蝦湯,簡單加熱就可享用,讓繁忙的都市人可以簡易快捷享受健康美味的菜式。

提到日後目標,他笑言推廣可持續食材是個大課題,不期待能一步登天,要循序漸進。「現時先從草飼牛做起,之後再發展其他如豬、雞等,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去,若然全港有5%的人愛上健康草飼牛,已經很好了。」

查詢電話:2815 2215

撰文:林佩婷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