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如能學會及早處理負面情緒,不少嚴重情況其實可以避免,然而如何能好好管理情緒?藝術治療(Art Therapy)便是其中一種方法。目前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有十多位藝術治療師,該會主席李靈津(津津老師)會定期舉辦相關課程,並與不同機構合作,希望令港人對藝術治療有更多方面了解,透過接觸藝術及藝術創作,有效抒發情緒。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全球有超過三億人患有抑鬱症;而在香港,每100名成年人當中,便有3人是抑鬱症患者。香港人普遍忽視「情緒管理」,等到問題一發不可收拾才求醫可能為時已晚。身為美國註冊藝術治療師的津津老師,持有美國國家臨床心理輔導牌照,並擁有多年臨床經驗。她表示港人對「治療」兩字比較敏感,以為接受治療即代表有精神病,即使有情緒問題亦往往諱疾忌醫,延誤求助而導致情況惡化。其實藝術治療是以心理學為基礎,透過輔導和創作的過程,幫助參加者釋放壓力、重整情緒,讓參加者探索和表達內心的感受。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除了令創作者自我修復情緒,亦可引導他們將作品仔細觀察,幫助其提高思考和覺悟力,以嶄新角度去了解相關的人與事,從而改善身心和精神的平衡。津津老師指出治療兩個字容易令人聯想生病,事實上,藝術治療固然能治療一些多動症、專注力不足等徵狀,但同時亦適合任何人,透過接觸藝術及藝術創作,輕鬆地擴闊視野,令靈性上有更闊的開展,心情亦會更暢快。
至於提供藝術治療的專業註冊藝術治療師,具備對多種創作藝術媒體的研究,以藝術輔導理論及實習應用,開解負面情緒,令參加者得到全面的心理支援,達至身心健康。津津老師說:「藝術治療與一般藝術工作坊不同,注重過程多於結果,成品美不美不是重點,最重要是過程中,參與者能放開懷抱,於不必在意別人對作品的評價下,盡情發揮創意,透過創作抒發情緒,同時學會接納自己,並慢慢增強集中力。此外,不少SEN(特殊教育)學生因為社交能力較弱或本身有行為問題,往往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容易感到孤單;而進行集體創作正正有助他們與人建立聯繫,從中學會互相接納。」
坊間有不少聲稱具備專業治療的服務,但其實註冊藝術治療師必須先擁有學士學位,並有藝術、輔導或心理學的一定學分,才可再考取藝術治療碩士學位,當考取學位後,還要在不同的專業單位,達到臨床訓練的要求才可獲得註冊執照。
由於藝術治療在香港的歷史較短,所以要成為藝術治療師,唯一途徑是修讀香港大學開辦的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但收生人數不多,另亦有不少人選擇到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修讀相關的訓練課程。修讀藝術治療課程的同學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本身修讀心理學或相關學系,如輔導、社工學系等的學生,而另一類則是修讀美術、舞蹈、戲劇等的學生。為了能讓更多有意在這範疇發展的人士初步接觸,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將定期開辦由註冊藝術治療師主理的課程及講座,令人對藝術治療加深了解。
出路方面,隨着香港人逐漸認識藝術治療,不少機構、學校也會邀請註冊藝術治療師到訪,早前YOHO MALL便邀請了津津老師於雪地上舉行全港首次「冰雪藝術治療」,將「治療」搬離診症室,讓大家可以在輕鬆自在的環境及氣氛下,學會管理情緒。津津老師亦會與藝育菁英基金會合作,在不同特殊學校任教短期的藝術治療課程,讓學生們在藝術治療的過程中得到自我肯定。
網址:www.hkaat.org
撰文:司徒德琳(相片由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