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南遷 攝獵美態

天氣愈來愈凍,除了出街要着多件衫,連候鳥都隨住季節變化南下過冬,香港遂成為候鳥暫居之地,令影友們可以趁機「打雀」。想知道邊度影到靚雀,點樣攝獵候鳥美態,就要留意鳥攝達人Wing醒大家嘅「打雀」貼士。

「打雀」三大熱點

每年11月至翌年2月,都是候鳥遷徙的季節,本地有唔少地方都見到候鳥蹤迹。Wing表示:「若果想近距離影到候鳥,可以到元朗南生圍,皆因山貝河不時有水鳥出沒,較常見如反嘴鷸和黑臉琵鷺,水退時雀鳥會走得較近。大家亦可到上水塱原拍攝平原雀鳥,會影到中華攀雀、紅喉歌鴝等,要注意平原雀鳥的警覺性相對較高。假如有一定鳥攝基礎,就可深入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攝獵林鳥;由於林鳥普遍體形較細,如橙頭地鶇、紅脇藍尾鴝,加上有樹林保護,因此較難發現。」若然想增加拍攝成功率,Wing建議大家在早上8時至10時,以及下午3時至6時出動,皆因雀鳥會在日出和黃昏時間覓食。

群組對焦提高命中率

由於不同地方會拍到不同鳥類,所用的相機和設定自然不同。Wing指出:「如想凝固水鳥在水上的飛行狀態,要用到1/1,600秒至1/2,000秒快門速度,並將光圈收細至F8至F11,配合AF-C連續對焦及連拍模式,才能令雀鳥清晰銳利。謹記不要使用單點對焦,皆因單點較難命中目標,建議使用9點或16點群組對焦,透過輔助對焦點提高拍攝命中率。至於在林間拍攝林鳥時,由於環境較為昏暗,因此要將感光度推高至ISO 1,600以上。」

連環圖說故事

事實上「打雀」構圖沒有一個既定標準,每個影友所追求的都唔一樣,有人為了儲品種、有人希望呈現羽毛色彩、有人想表現雀鳥動感,Wing就有另一番見解:「我自己鍾意作品有故事性,展示雀鳥的生活環境和形態,例如落水捉魚、餵食等,有次試過用4年時間追蹤一個鳥種,記錄其生活細節。構圖上我會盡量預留空間,並利用黃金分割構圖、對稱構圖等,另會用連拍再後製成連環圖,睇落更有故事性。」

器材先決:APS-C相機加瞄準器

鳥攝題材不僅需要拍攝技巧,器材亦十分重要,畢竟雀鳥的警覺性相當高。Wing解釋:「器材上會建議大家揀APS-C片幅相機,皆因相機本身已將焦距延伸至1.5倍或1.6倍,鏡頭方面會推介150~600mm遠攝變焦鏡、500mm F4遠攝鏡等,再配以2X增距鏡就好好用。鳥攝亦常用到單腳或三腳架,加上油壓頭和快拆板,加強穩定性及靈活性。畢竟鏡頭的視點難以搜索遠端雀鳥,所以我會在相機上加裝十字瞄準器,以便追蹤雀鳥位置。」

Wing Profile

擁有多年生態及自然拍攝經驗,醉心鳥類攝影,走遍港九新界及外地找尋鳥蹤,曾到肯尼亞、芬蘭、台灣、新加玻、泰國、馬來西亞、關島、日本等地拍攝雀鳥,亦曾為多間媒體撰寫專欄。成立TooLeeBee Photography(網址:www.facebook.com/tooleebee.photo)分享拍攝成果。

查詢電話:(a)3191 2333、(b)2907 1122

撰文:黎子豪(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