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緣起緣滅 自有主宰

緣,是佛教一個重要課題,佛教有兩大教理,一是「緣起論」,另一是「實相論」,涵蓋了四聖諦、八正道、十二緣起。「緣起論」闡釋世間一切皆由因緣所生,十二因緣,包括:生、老死、有、取、愛、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名色、觸、識、行、無明,一切因緣起而生而聚,因緣滅而死而滅。

根據佛史記載,達摩禪宗與梁武帝只有一面之緣,禪門對此有公案(檔案),記錄了兩人對話後,達摩悄然乘葦舟渡江,到嵩山創立禪宗,並無記錄梁武帝設素宴款待達摩。

我們常說惜緣,一飯之緣,請人食飯,是布施,被人請食飯,是口福,「施比受更有福」,達摩無緣食武帝的素宴,並不減少福緣,但武帝無緣與達摩分享素宴,就是「功虧一簣」,這個功,是功德的功,也就是武帝急於要達摩肯定他敬佛的功德,而達摩一再講清楚武帝「並無功德」、「雖有實無」。

其實,武帝的老師志公法師道行不淺,武帝只是無緣跟從志公深造而已。武帝修佛,卻很重視有無、生死。武帝曾經問志公法師,他能享多少歲壽命?武帝如果這樣問相士、國師、司天監,並無不妥,但問既是國師又是大和尚的志公法師就違背了佛理真諦,因為,佛教智慧是「不生不滅」、「無老死」、「無老死盡」,提這個問題,不啻考志公的智慧。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