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到死?小心暑患

踏入盛夏,炎熱潮濕的情況勢將變本加厲,要是在烈日當空下走上街,簡直如置身熔爐中,感覺難受不在話下,甚至可以熱到暈、熱到嘔,出現中暑徵狀,若沒有得到適當的護理,分分鐘有可能熱到死!是時候聽聽醫學專家的意見,了解一下中暑的成因與徵狀,防患於未然。

藉排汗散熱

要了解中暑原因,先要認識我們的身體機制。家庭醫生方玉輝指出,人體要在特定的溫度下,才可以正常運作,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某些器官失去功能。當我們在酷熱的環境下活動,身體受熱,體溫亦會隨之上升,體內的溫度調節系統便會啟動,增加排汗及呼吸頻率,令體溫下降。「人體有數個散熱方法,排汗是最主要的一種,因熱能會在汗水蒸發時被一併帶走;同樣道理,小便也有散熱作用。另外,空氣間的對流會吹走皮膚表層的濕氣,亦有助降低體溫。一旦散熱比受熱慢,就有可能出現中暑徵狀。」

中暑可致命

方醫生表示,當體溫持續上升,身體會出現相對應的徵狀。「人體的正常溫度約為攝氏38.6度,若體溫高於此水平而又低於攝氏40度,便會出現熱衰竭的徵狀,患者會心跳加速、神志不清、瞳孔放大、面色蒼白,並因血液運氧效率降低而喘息不斷,此時要盡快為身體補充水分或電解質,並以濕毛巾鋪在皮膚表面降溫。假如身體未能有效地散熱,體溫高於攝氏40度,即屬中暑,有機會出現心跳紊亂、呼吸急促,甚至陷入昏迷狀態,若中暑情況嚴重,更有致命可能,同行者應立即召救護車,並把患者安置於陰涼的地方等待救援。」

郊遊勿獨行

值得一提,長者、長期病患者,或心肺功能較差的人士,中暑機會較大;平日少做運動的話,亦要多加留意,在外出活動時必須量力而為,切勿逞強,最重要是事前做足防備。方醫生說:「遠足一定要帶齊裝備,除了穿上長袖淺色衣物、太陽帽、太陽眼鏡外,亦要帶備『行山三寶』—水、香蕉(可提供電解質)與朱古力(可提供熱量)。我不建議大家單獨行山,尤其是未走過的路段,難以估計當中的危險性。」另外,小朋友的身體特點是散熱快,脫水亦快,所以有必要補充足夠水分,若子女不願喝清水,汽水也是「權宜之計」,補水之餘,亦可為身體提供熱能。

防中暑方法

要防止體溫過高,應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進行劇烈運動。若不得不在酷熱環境下活動,應注意以下要點︰

1.穿着鬆身、輕便的衣服。

2.間中到陰涼地方休息。

3.適量飲用含電解質飲料或果汁,補充身體水分。

4.切勿以含酒精的飲料解渴。

中暑急救須知

1. 將患者移至陰涼地方。如患者仍清醒,可讓他側臥,以保持氣道暢通。

2. 盡快替患者降溫,例如以冷水為患者抹身、給患者搧風以保持清涼、放冰塊於患者頸側、腋下及腹股溝。如患者出現發冷迹象,則應停止為他降溫。

3. 不要使用酒精為患者抹身降溫。在患者回復完全清醒前,切勿讓他飲食。

消暑食療 為夏日降火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除了歎冷氣、開風扇外,亦可考慮吃西瓜,以達到消暑效果。據註冊中醫師邱穎琳指出,西瓜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等作用,很適合炎夏食用。除此以外,很多食材也是消暑涼品,像冬瓜、綠豆、烏梅等,用來炮製茶飲或湯水,可產生保健作用,比起喝凍飲健康得多!

食療推介

烏梅菊花茶

材料:烏梅3枚、五味子6克、菊花10克、冰糖小量

做法:所有材料煲30分鐘,再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烏梅可止渴解暑,菊花可清熱解毒,五味子則可以養陰生津。

荷葉冬瓜湯

材料:鮮荷葉1塊、鮮蓮蓬2個、鮮土茯苓1斤、冬瓜2斤、薏苡仁2両、蜜棗3粒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並切塊,煲1個半小時即可。

功效:冬瓜是解暑食材,配以可清熱祛濕的土茯苓、薏苡仁、蓮蓬等,消暑功效一流。

荷葉冬瓜湯

材料:鮮荷葉1塊、鮮蓮蓬2個、鮮土茯苓1斤、冬瓜2斤、薏苡仁2両、蜜棗3粒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並切塊,煲1個半小時即可。

功效:冬瓜是解暑食材,配以可清熱祛濕的土茯苓、薏苡仁、蓮蓬等,消暑功效一流。

撰文:余彩瑜 

部分攝影:方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