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就好像做好事。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同樣道理,修德,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一世的修為。
有公德心,不做缺德的事,是修德的最基本,修德如行善,「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見,才是真惡」。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善惡到頭終有報,行善修德的人,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缺德作惡的人,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這就是道家所說的「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禍福的源頭,其實就在自己的心中。
佛家也有同樣道理,佛家認為布施是福德,布施包括物質、知識的分享。而西方國家所講的「施比受更有福」,幸福的分享,施者不求回報,但看見受者得到分享後的快樂,自己心中也感到快樂,而這種布施的快樂,難以形容,儒家所講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是同理。可見,修德是無國界,也無分宗教信仰的。
積福積德不讓人知,是積陰德,所謂人在做,天在看,私下積福積德或損福缺德,天有眼,一定看得到的,所以,古代追求「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行善積德)、善終,人到晚年,一切都將成為過去,有尊嚴而安祥離去,比甚麽都重要,這就是俗語所講的「顧住臨尾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