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er Rasti愛賞石的老外

古人有云:「室無石不雅,居無石不安!」

觀賞石的魅力,令不少人愛不釋手、珍而藏之,單從近年拍賣市場的往績已可見一斑,像2008年一塊名為「元‧玉山璞」的黑靈璧石便拍出了超過384萬港元的高價!事實上,觀賞石的捧場客並不限於華裔收藏家,正如來自英國的伊朗收藏家Nader Rasti,自小已對玉石與藝術有着濃厚興趣,數年前更在香港開設畫廊,於藝術市場大展拳腳。在他眼中,投身收藏家行列不應只着眼於投資角度,而是要忠於自己的喜好,否則就是對藝術缺乏尊重。

自小接觸藝術

大學年代主修法律的Nader,畢業後未有從事相關工作,反而投身藝術市場,他說:「父親是收藏家,自小已跟着他進出拍賣行,亦不時到畫廊、古董店和博物館參觀,因而對藝術品、玉石、古董漸漸產生興趣,後來更報讀了數個短期藝術課程,但我始終認為,從工作中學習會有較佳效率,於是我在倫敦佳士得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Nader坦言當初是由低做起,在各地專家和藝術品經銷商的身上學到很多有用知識,亦經常接觸到亞洲地區的藝術珍品,及後被擢升為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門的主管,令他進一步見識到東方藝術的美。2000年,Nader離開了拍賣行,與好友Christopher Knapton創辦Knapton Rasti Asian Art Ltd.,主力經營來自中國、印度、波斯、日本和韓國的古董,並憑着中國的玉石珍品,成功引起各地收藏家的關注。

聚焦玉石雕刻

身為一位藝術收藏家與經銷商,Nader的涉獵範疇並非一成不變,早期以明代陶瓷和玉器為主,現時則熱衷於賞石和當代藝術。Nader解釋:「陶瓷的升值潛力高,很多買家視陶瓷為投資工具,購入後往往於短時間內以高價轉售,並非真心欣賞陶瓷藝術,嚴格來說,這類買家不是真正的收藏家。我比較希望收藏和經營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因此近年已減少了陶瓷的收藏,只會作有限度的私人買賣,亦不會策劃以陶瓷為主題的展覽。玉石方面,現時以新疆和田的出產最受收藏家追捧,因其顏色豐富多樣,但比起產地和顏色,我更注重雕刻的質素,特別鍾情漢代至清代的玉雕動物,利用黃色斑紋玉石塑造的動物造像,更是我的最愛。此外,宋代的玉石雕刻以風格簡樸見稱,用石方式獨特,同樣是我的心頭好。」

展現古今傳承

Nader又表示,有別於手工製作的瓷器和銅器,每件玉石都是獨一無二,只要配合優質的雕刻,升值潛力相當高;再者,近年市場湧現大量新收藏家,古代玉石的價值有明顯的升幅,唐代至明代的出品更最受追捧。

玉石以外,Nader於數年前被藝術家好友Hugh Moss(水松石山房主人)的作品所打動,因而開始研究當代藝術,後來在一位北京策展人的介紹下,認識了不同類型的藝術家,並把收藏焦點放在一系列延續傳統和古典美學的當代藝術作品。Nader說:「很多玉石收藏家都不喜歡當代藝術,但其實部分當代藝術品的創作概念是來自傳統藝術,亦有不少當代藝術家精通傳統技法,我希望將古董玉石與當代藝術之間的聯繫展現出來,通過兩者互相呼應,改變一些收藏家的固有想法。」

忠於個人喜好

話說回頭,不論是玉石還是當代藝術,Nader都鍾情於帶有自然元素的作品,以水松石山房主人的作品為例,跟中國經典的文人畫一脈相承,以自然山水為題材,卻沒有拘泥於追求形似,或技法的炫耀,而是透過創作表達內心世界;與此同時,他亦經常在畫作中題字,抒發自己對生活、自然的感覺,即使用的是英文,形態卻如同漢字行書,藉此向中國文人傳統致敬。除了水松石山房主人,日本書法家井上有一與中國攝影家陳吉楠都是Nader推崇的人物,他說:「每一件收藏都是我的心頭好,可是有些『收藏家』視藝術市場為股票市場,把藝術買賣看成一場賭博,這種想法令我很震驚。」Nader認為,真正的收藏家應該有一套「脈絡」,選擇真心喜歡的作品,所以就算遇到有市場潛力的藝術家接洽,若不是自己喜歡的藝術風格,他都會婉拒,果真很有性格呢!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