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真•麵包?麵包癡黎林鑫(Vincent)因一次經歷,發現麥包沒有麥,於是激起造真材實料麵包的莫大動力。他遠赴日本學藝取經,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回港後與拍檔開設自家麵包店,以款式多及鬆軟麵包打響名堂,風靡麵包迷,每天客人絡繹不絕。
「我本身非常喜歡吃提子麥包,想知道怎樣製作。有一天真的有機會去觀摩,怎料是倒些黑色色素水令麵包變成黑色。那刻我才發現,原來提子麥包是沒有麥的。」作為麵包迷的Vincent坦言從此誓要炮製「真材實料」的麵包。
由於製作麵包的手藝需要循序漸進的學習,80後的Vincent於是由零開始,當滿16歲的暑假就跑到麵包店當暑期工,誰料第一天上工,因個子不夠高和力氣不夠大到足以搬麵粉等重物而被解僱了。
Vincent在中學畢業後也曾接觸幾份不同的工作,但他的麵包魂仍在燃燒,故決定再次入行。機緣巧合下,他與朋友開了第一間麵包店,還獲得遠赴日本學藝的機會。然而,當時的合夥人不希望因他參與十天的課程而導致損失,故不支持他去日本。堅決要進修的Vincent最後決定辭職,去日本學藝。好學堅持的成果,是考取第一名的佳績畢業。「不要被人睇死,不要輕易放棄,有目標就要去做。」Vincent說。
麵包對香港普羅大眾而言並非主糧,甚至可能是糧尾的「吊命」食品,又或是趕上班的早餐。而港式麵包以菠蘿包、雞尾包和腸仔包等作主導,Vincent不甘被固有印象綑綁,希望帶來更多款式、新鮮且不含化學添加劑的麵包,誓要叫大眾對麵包另眼相看。
「很多外國人都以麵包為主糧,而外國麵包又較為硬及乾身,香港人一般都較難接受。相反,日本和台灣兩地的麵包相對軟熟得多,也是港人較易接受的口感。」Vincent因應港人口味而創製了多款麵包,包括招牌的鹽可頌,「這款包有點似大家從小吃到大的豬仔包,不過我這款包是外皮酥脆而入面鬆軟並帶牛油香及鹽香的款式,簡單卻滋味無窮。」麵包中最考師傅功夫的必數用料簡單的法包,正所謂愈簡單愈考功夫,「只用水、麵粉、鹽與酵母便要製作出外脆內軟的麵包,很考師傅的技術。過程中,還要對麵糰如BB一樣,溫柔地揉搓出造型呢!」考慮到港人對「吐司」的熱愛,Vincent亦以自家浸漬的提子乾,配合杏仁忌廉餡,製作出外脆內軟的「吐司」。
可以冠上麵包癡之名,日夜埋首製作麵包是常識吧!「我不會讓自己休息。」一星期做足7日的Vincent說。生活等於麵包,他一星期看店5天,既幫忙製作麵包又要安排人手,朝7晚7,工作12小時,另外2天可以休息吧?不是,他在這兩天會開班教授麵包入門製作。有空的時間更用來研究新款麵包,或是看看其他麵包店的出品,每年又會有一至兩個月飛到台灣或日本研習。一年365日排到密密麻麻,不困身嗎?「其實造麵包是辛苦的,尤其是自己創業,不過因為鍾意,所以就算辛苦也覺得開心。」
在創業過程中,Vincent算是幸運的一個,尋找合夥人與新店選址均十分順利,唯一問題是人手較難處理。「很多年輕人都因為做麵包太辛苦而放棄,又或是鬧多一兩句受不了而辭職不幹。」雖然80後的Vincent都算是年輕人,而這句話卻像「老油條」才說的話,他補充說:「(年輕人)總不能一步登天。學造麵包需要逐個崗位學習,先是清潔、開餡(即如酒樓廚房中的執碼)、搓麵糰、焗麵包,最後才是攪麵糰。」做麵包要刻苦耐勞、有耐性,也需要與人合群與團結。
Vincent得意門生之一是90後的阿達,在過去5年一直努力不懈地學習,才能走到今天負責攪麵糰的位置。阿達說:「很享受一起趕貨造麵包的過程,有並肩作戰的感覺。」Vincent也是阿達的學習對象,「Vincent有很強的不斷學習精神,我都希望可以好像他那樣到日本參加課程學習呢!」
Vincent對食材用料要求極高,他只選用來自日本3大麵粉廠之一的出品,一包成本等同於2至3包香港麵包店常用的麵粉。而牛油則選用法國出品,更非A.O.P.認證的無鹽發酵牛油不可,其熱量、飽和脂肪和鈉含量較低,相對健康,而最重要是,Vincent並無將貨就價,故麵包性價比十分高。此外,Vincent亦在自己麵包店體現在台灣學到的細心服務,有客人有選擇困難時,他會先了解客人口味喜好,之後因應口味而提議合適的麵包款式,甚至幫忙切包和包裝;一絲不苟與親力親為的工作態度,可以說是Vincent的造包之道。
撰文:歐惠鐮
部分攝影:張錦昌
查詢電話:2613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