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孝心拜山 慎終追遠

清明節當日掃墓拜山,為之「拜正清」,但是,自古以來,並無任何皇帝、任何政府規定清明節當日一定要拜山,中華以孝治國,百姓都發自孝心去拜祭祖先。先人花一輩子時間照顧自己,自己每年花一點點時間去拜祭先人,合情合理;站在另一角度,易地而處,不去拜祭先人,後人有樣學樣,情何以堪?

但是,歷史上,卻有天子親自下令規範拜山事宜。

戰國時期的重耳受政治迫害,流亡十九年,介子推不離不棄,甚至在逃亡途中,私下「割股奉君」,割自己大腿肉烹湯給患病的重耳補充營養,後來重耳奪回江山,當了晉文公,卻因酒醉而忘記封賞介子推,介子推也不爭,悄悄與母親遁入綿山歸隱,以示功成身退。

豈料晉文公酒醒後不見介子推上朝,不知所措,竟聽寵臣出的鬼主意,圍着綿山放火,只留一條活門逼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聽母命,「大丈夫,不出就不出」,寧願母子相擁葬身火海。晉文公非常後悔,把這一天(剛巧是清明前一天)定為寒食,全國任何人都不得用火煮食,在介子推去世翌年,更親自到綿山拜祭介子推。寒食拜山曾流行一時,到漢代才恢復清明節拜山。現代,「錯鋒拜山」對交通、民生更有利,於是,百姓可因應實際情況選日子拜山。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