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生情意結網羅屋邨波地

街場鬥波的日子,相信好多男生也經歷過,而屋邨籃球場勝在開揚、就腳、唔使Book,多年來一直是年輕人交友聚腳的平台。4個在屋邨成長的大男孩,自小熱愛籃球,眼見一個個專門介紹籃球產品的網站相繼湧現,卻沒有一個是介紹鬥波好去處,遂自發開設網頁「SLAB」,帶大家游走各區,搜羅特色籃球場,順道尋回一些兒時回憶……

一切由瀝源說起

瀝源邨是沙田區首個公共屋邨,早於1975年入伙,當中有7幢舊長型樓宇,亦是「SLAB」的名字由來。組織發起人之一Chris說:「『SLAB』是第一代公屋的樓宇類型之一,當年的公屋很有特色,樓宇之間會有平台,供居民休憩,因此鄰里街坊有着緊密連繫。我們覺得這種建築模式很令人懷念,所以組織用了『SLAB』來命名。」說到邨內的籃球場,Jason即搶着說:「以前這裏的籃球架比正常高出兩、三個波位,入籃難度超高。直至近年,球架才被調整至標準高度!」雖然球架設計曾不合規例,幾位成員卻不以為然,甚至很喜歡這種獨特的打球經驗。Christopher指着球場前方的學校說:「我以前就讀那間小學,當年會在屋邨籃球場上體育課,我最喜歡在此射三分球,測試一下自己的能力……」

籃球界的少林寺

跟瀝源邨隔着一條馬路的源禾路遊樂場,既是區內中小學舉行陸運會的地方,亦會經常上演學界比賽,內裏的籃球場同樣給「SLAB」的成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Christopher說:「那是本地籃球界的『少林寺』,每日都會有不少年輕人落場切磋球技。如果你見到場內已經有人在比賽,一定要喊『跟隊』,更要問清楚有多少支隊伍在等,因為有時候場邊坐着10個人,可能是10隊的代表,這是玩街場的潛規則。」在4人眼中,這個籃球場之所以好玩,全因比賽節奏比一般街場快得多,非常刺激,你可以在此遇上很多高手,挑戰自己,更可刺探其他學校的校隊實力。「最瘋狂的時期,我們試過由朝早9時打到夜晚9時,非常熱血,第二日雙腳疲累又抽筋,差點走不動……」Christopher說。

打波最緊要開心

身為街場常客,4人一致認為好的籃球場,沒有特定標準:「其實打波是好講求氣氛的運動,不能只着重硬件。沒錯,符合國際標準的籃球場是需要的,但那些別具特色、充滿人氣的街場,也不可或缺,因為它可帶給人一份親切感。」Jason補充:「打波最緊要開心,當你在某個球場打波時,心裏有着這份感覺,那就是好地方,亦正好解釋了瀝源邨籃球場使用率高的真正原因。當然,我們也試過因為球場配套失色而打得不暢快,以上水大頭嶺村的籃球場為例,它位於天橋底,兩旁是高速公路,空氣相當污濁,打波時,常常感到呼吸不暢順。其實這個街場很難得有瓦遮頭,雨天都可以打比賽,奈何周邊環境實在太差,以致使用率低,真的非常可惜!」

喊犯規也是藝術

除了走訪本地街場,4人又會趁外遊機會,參觀其他城市的籃球場,像東京、大阪、紐約等:「別以為籃球設施是千篇一律,以日本的籃板為例,表面滿布細孔,依我們所見,其設計有兩大好處,一是耐寒,二是減低噪音。」

訪問當日,4個大男孩由街場說到兒時鬥波,滔滔不絕︰「街場打波,一般沒有球證,遇到犯規情況要自行出聲,大部分人都不會說自己犯規的,只會指出別人犯規,但對方有可能不承認,所以街場比賽不時出現摩擦爭執‥‥‥其實喊犯規是一種藝術,有些人可能會好有氣勢地喊出來,又或是一言不發,以眼神瞪着對手。不過,打街場的人不太喜歡喊犯規,以免打亂節奏,更何況打籃球難免有身體碰撞,如果動不動就說別人犯規,那就不好玩了……」

撰文:馬珮嵐

部分攝影︰張群生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