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氣的季節,偏偏有人總是提不起勁,早上醒來依然感到困倦、乏力,甚或出現頭痛頭重、食欲不振……如果你也有同感,那便要注意了。在中醫學角度,這些現象屬於春困徵狀,成因與人體濕重有關,通常在立春過後尤其嚴重,可令人變得沒精打彩,影響日常工作,而要成功解困,可從飲食方面入手,以中藥入饌,從而達到祛濕之效。
香港的春天,氣候特徵是乍暖還寒、潮濕多霧,而客觀環境的濕,原來可令人體出現「濕重」情況。註冊中醫師邱穎琳解釋,春回大地,帶有濕氣的溫暖海風由南面吹來,當人體陽氣不通,容易受此天氣轉變影響。「在中醫學角度,濕重是病因之一,通常春天的濕重情況特別嚴重,患者會覺得身體困重、浮腫,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也會有胸悶、腹脹、大便不順等情況。基本上,不論體質屬寒底抑或熱底的人士,都會有剛才提及的徵狀,分別在於寒底人士會有手腳冰冷問題,熱底人士則會變得脾氣暴躁。」
邱醫師又指出,雖然處於同一個氣候環境,但某幾類人較易出現春困徵狀,原因與生活習慣有關。「第一類是肥胖人士,因氣血運行受阻,容易積聚濕氣。第二類是嗜吃甜品、海鮮、生冷和油膩食物的人士,因為這些食物影響脾胃運化,較易導致濕困。第三類是經常飲酒的人士,因酒性濕熱。除此以外,住所陰暗、近海,或周邊多樹木,人體同樣容易受濕氣影響。」
要排走體內濕氣,不少中藥也可幫上忙,如薏仁、扁豆、澤瀉等,可考慮加入餸菜或湯水之中,以收保健之效。與此同時,大家應盡量避免進食海鮮及甜品等容易引起濕困的食物。飲食以外,邱醫師建議大家要注意生活作息,把壞習慣改掉。「平日可多做運動,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排走濕氣;多曬太陽也有幫助,使身體陽氣較旺,自然能祛除寒濕。另外,保持家居環境乾爽,也是遠離濕困的有效方法。」
材料:老黃瓜1個、生薏仁60克、陳皮1個、澤瀉10克、蜜棗4枚、豬(月展)半斤
做法:老黃瓜去核,豬(月展)汆水,其他材料洗淨,加15碗水,以慢火煲約1.5小時。
功效:老黃瓜及澤瀉可祛濕利水,陳皮則有健脾之效,濕氣偏重的人士適用。
材料:淮山30克、芡實10克、薏仁20克、扁豆30克、白朮15克、蜜棗4枚、豬(月展)半斤
做法:豬(月展)汆水,與其他已洗淨的材料及15碗水,同煲1.5小時。
功效:淮山、白朮、芡實具健脾功效,薏仁、扁豆則可祛濕,適合濕氣重且有脾虛人士飲用。
材料:赤小豆30克、綠豆30克、扁豆30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3碗水,同煲1小時。
功效:赤小豆能清熱利水,綠豆則可解熱毒,配上健脾祛濕的扁豆,很適合濕重偏熱人士。
材料:生薑6片、薏仁30克、陳皮半個
做法:薏仁先浸1小時,加入其他已洗淨的材料,以3碗水煲1小時。
功效:生薑溫胃祛寒濕,薏仁溫中健脾化濕,此湯水適合濕重偏寒人士。
撰文:余彩瑜
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