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香腸爸 發揚真.古早味

不少香港人都嚮往台灣的夜市文化,一味「大腸包小腸」更是小記每次到訪當地必吃的夜市小食。早前在元朗「搵食」,偶然發現一間打着正宗台灣古早味旗號的新店─古月聚,吃貨癮起,就算剛食完碗豬雜河都要入內品嘗,還與老闆鄭國濱聊起上來。鄭老闆原來被同鄉稱為「香腸爸」,是少數在香港製作台灣腸的飲食從業者,創業背後,盡是人情故事與辛酸,且聽這位異鄉人娓娓道來。

繼業堅持不懼困

家鄉在高雄的香腸爸,一門古法「製腸」手藝原來師承父親,繼承家業看似理所當然,其實卻不然。他曾外闖,在台灣開過餐廳、又走到內地食品工場任職,直至父親6年前退休,兄弟妹中無人願意接手,那時他才思前想後,不想家傳手藝白白失傳,才毅然繼承老父工場的機器,再在香港向朋友借了工場,製作起各種各樣的台灣食品來,當時最拿手的莫過於台灣腸和肉燥了。「當年只是純粹製作給朋友品嘗,及後才大量生產批發給餐廳,並於社交平台上搞團購,再開設自家品牌食店。」香腸爸娓娓道來。表面看似一切順利,實質經歷重重困難;如香腸爸一直堅持傳統古早味,更着重每個製作的細節,還事必親躬及只找契合的員工。開店後更遇上人手不足,於是暫停了工場運作,集中火力應付食店生意。「當時還有一個困局,就是我堅持炮製台灣古早味,不想為了迎合港人口味而隨便改變,一度不被客人所接受。」儘管困難重重,香腸爸還是堅信古早味道總有一天會廣為人接受,於是每日由朝做到晚,專注做好自己出品。

吃得出的人情味

堅持總會有所回報,香腸爸的無私與實幹,終贏得一班台灣同鄉的認同及幫助,像是認識多年的Maggie就「爆大鑊」說:「他當初製作香腸分給同鄉從不出面,有不知情的同鄉反倒聯絡他說:『有人做家鄉香腸你要不要一份?』而令他不知所措,現在回想起來也好笑。」也許是這份單純,加上那份能解鄉愁的台灣古早味,驅使一眾同鄉成立了「香腸爸」群組,不時舉辦團購及聚會,並鼓勵他開設自家品牌。另一方面,香腸爸也一直為同鄉製作「客製化」(Customized)食品,如肥瘦比例、香辣度、黑胡椒口味,甚至高粱口味等,連食店和品牌均稱為「古月聚」,意指和同鄉們「每月相聚一次品嘗古早味」的意思,別具人情味。

何謂古早味

常說台灣古早味,其實是一種怎樣的味道?香腸爸的解讀是「以古老智慧炮製的味道」。家裏好幾代也是生產台灣香腸、肉燥等食品,一家人在鄉間經營僅為養家糊口的小生意,所以用料做法也比較純粹。以肉燥為例,他堅持放洋葱碎和蒜蓉提升鮮甜味,用台灣本土醬油、五香粉、胡椒粉和精粹所在的肉桂粉為香料,還要加水煮至收汁、不停去除煮肉時浮面的雜質以減去臊味、最後以真空保存等半手工方式製作。如此講究,除了是為了保存傳統真味,最主要是個人堅持,他還笑言:「要我放味精、雞粉之類『奇怪的東西』我也不懂啦!」可見這確是難得的「真 ‧ 古早味」。

地道肉燥味道大揭秘

_

_

撰文:鄧偉豐 

部分攝影:張群生 

查詢電話:3705 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