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生活:著名情歌的背後

一如所料,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死後,他的舊作立即大賣,多首單曲和多張專輯重新打上暢銷榜。

雖然人人都在慨嘆唱片公司「發死人財」,但好歌再次受到廣大聽眾賞識和重視,絕對不是壞事,難道全世界樂迷毫無反應,才算是最有人性?

有趣的是,Leonard Cohen最為人熟悉的經典作品《Hallelujah》,終於在上星期成功打上美國Billboard單曲流行榜第59位,是該歌曲發行了整整30多年後首次上榜!

有人以為,以《Hallelujah》的流行程度,必定曾經在流行榜上耀武揚威,其實當時情況完全相反。話說Leonard Cohen在1984年完成錄製專輯《Various Positions》,所屬的美國唱片公司認為水準欠佳而拒絕發行,到翌年才由一間蚊型公司推出市面,銷路當然很差,加上專輯的首支單曲《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引不起任何回響,專輯內的《Hallelujah》自不然被隱沒入海。

怎料不少著名歌手和樂隊,先後在不同場合重唱《Hallelujah》,令歌曲慢慢累積知音者。到2001年荷里活動畫《史力加》採用了《Hallelujah》,歌曲立即翻生,連年輕一代也表示喜歡。

至於《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後來亦成為Leonard Cohen的首本名作。歌迷普遍認為這是一首抒情浪漫又帶詩意的情歌。其創作靈感來自二次大戰集中營的一個傳聞,指猶太人被送往殘殺和焚化時,軍隊專登安排一隊弦樂四重奏在場演奏……把異常恐怖的畫面,轉化為永恒的作品,也許正是詩人的本事。

網址:www.chan-wai.com

陳俊偉•旅遊飲食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