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骨鈣要

鈣,儲存於人體的骨骼內,對強化骨頭和鞏固牙齒十分重要,由於它無法靠人體自行製造,而且每天都會流失若干分量以應付身體所需,所以日常飲食必須留意鈣質的攝取量,一旦流失多過補充,便有機會出現骨質疏鬆症。後日(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注重健康的你,是時候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為骨質加強「投資」,以防出現骨折、駝背等後遺症。

發病初期毫無先兆

「哎呀!近日不時周身骨痛,莫非我患上骨質疏鬆?」不知道大家有否類似的遭遇?雖然骨質疏鬆是一種與骨骼有關的健康問題,但與周身骨痛未必有關。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營養服務及教育中心註冊營養師關建慧說:「不少人誤以為周身痠痛是患了骨質疏鬆所致,但其實大部分患者於發病時是毫無先兆,及至病情發展至後期,徵狀才變得愈來愈明顯,如脊椎骨質疏鬆導致身高變矮,或出現駝背現象;身體其他部分的骨質亦有可能因疏鬆而容易在撞摥後釀成骨折。」

女性發病比率較高

很多人都會慨嘆:「年紀大,機器壞……」骨質疏鬆便是一種患病風險跟年齡同步增進的健康問題,尤其是邁向更年期的女性更是高危人士,發病率高於男性!據本港統計數字顯示,每兩名更年期女性便有一名患者,男士方面,每五名年屆65歲的男性,亦會有一人患上骨質疏鬆,情況甚為普遍,必須正視。此外,骨質疏鬆也會受家族遺傳影響,如家中成員曾有骨折問題、身形天生瘦削且細小等,出事風險會較其他人為大。

鈣質攝取影響骨質

至於後天的致病因素包括抽煙、酗酒、飲食不均衡、長期缺乏運動、患有甲狀腺問題、長期服食類固醇等,這些情況會影響鈣的攝取,繼而禍及骨質健康。關建慧表示,25歲為人體儲鈣期高峰,亦是建立良好骨質的黃金階段。過了35歲後,人體較難儲存鈣質,當身體運作需要鈣質時,便會從骨骼抽走所需,長此下去,骨質會逐漸變得疏鬆。如果及早注意飲食均衡,補足鈣質,並把不良的生活習慣改掉,就可以減低骨質流失帶來的影響,令骨骼健康得以維持。

加鈣豆漿可代牛奶

說到含豐富鈣質的食物,種類繁多,包括奶類產品(如牛奶、芝士、乳酪等並以低脂及脫脂產品較為理想)、豆類食品(如黃豆、豆腐、腐竹等)、深綠色蔬菜、連骨食的魚類(如沙甸魚、白飯魚等)。有些人腸胃不太適應牛奶,可選擇飲用豆漿,但關建慧提醒大家,豆漿所含鈣質大約只是牛奶的六分之一,最理想是選購加鈣的款式。與此同時,鎂質與鈣質是合作無間的組合,前者有助後者的吸收,高鎂質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豆類等食物,不妨多吃。

勿依賴營養補充劑

都市生活緊張,食無定時,為免影響骨骼健康,不少人選擇服食營養補充劑,究竟這做法是否可取?關建慧說:「每種營養補充劑只提供單一或數種營養元素,始終不及食物中的營養素有多樣的配搭。以牛奶為例,喝一杯牛奶,你會攝取到很多不同營養元素,如鈣質、鎂質、維他命D、蛋白質等。再者過分依賴營養補充劑,有機會導致攝取過量,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所以最好是從飲食入手。值得一提,高鈉食物(如醃製食品、罐頭)、咖啡因(如咖啡、濃茶)、酒精等會阻礙體內鈣質的吸收,進食或飲用時,必須節制。另外,多做負重運動如跑步、打波等,可減慢骨質流失,閒時亦要多做一些可強化手腳肌肉的運動,以減低因跌倒導致骨折的機會。」

曬太陽可防病?

維他命D是有助身體吸收鈣的營養元素,不少人誤以為曬太陽是吸收維他命D的唯一方法,其實是大錯特錯!雖然皮膚可透過曬太陽製造維他命D,但每日陽光供應量不穩定,很難評估要曬多久太陽,才夠身體所需,反而食物是更穩定的攝取途徑,含豐富維他命D的食物包括魚肝油、牛奶、魚類、雞蛋黃等。維他命D的每日攝取量建議如下:0~3歲為10~15毫克、51歲或以上為15~20毫克、其他人士為15毫克。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方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