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潤肺防秋咳

近日天氣逐漸轉涼,有否發現皮膚乾燥、嘴唇爆拆、喉嚨痕癢兼有兩聲乾咳?中醫學認為,肺部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稍一受邪,很易出現乾咳、喉乾,加上秋天的濕度低,要是體內的水分不足,可令肺部受損。想避免入秋後咳個不停,平日除了多喝水,亦可選擇多吃「白色食材」養肺,為冬天作好準備!

表徵與感冒相似

中醫學認為,風燥傷肺,可導致身體出現喉乾、鼻乾、咳嗽、喉嚨痛、痰積難清,表徵與感冒相似,究竟如何分辨?註冊中醫師梁慧儀說:「秋咳以咽喉乾燥為主,分為溫燥和涼燥——溫燥因風熱燥邪而起,患者通常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涼燥則是風寒燥邪引起,患者通常嗜吃魚生、冷飲、衣着單薄、長時間在冷氣下工作等。至於感冒不但有以上徵狀,更會出現頭痛、頭暈、全身肌肉痠痛、流鼻水等。」

白色食材助養肺

抵抗秋燥,最直接的方法是透過食療,其中雪耳、山藥、蓮藕、百合、杏仁、蓮子等「白色食材」均有養肺功效,多吃能生津潤燥。梁醫師說:「中醫學有五行陰陽之說,食物可分為青、黃、赤、白、黑,對應肝、脾、心、肺、腎,而白色於五行屬金,能養肺益氣,而且白色食材通常含豐富蛋白質,能增強肺部功能,有益呼吸系統,紓緩秋燥。以雪耳為例,它是公認的滋潤好物,能滋陰潤肺,加上味淡性平,有助加強免疫力;又如生津止渴的雪梨,能潤燥化痰,可紓緩乾咳和口乾,加冰糖熱燉食用,效果滋潤無比,更能減低刺激支氣管收縮,避免咳嗽。」

宜少吃鹹辣生冷

此外,五行陰陽學說講求互相形剋,在「土生金」的相生關係下,脾屬土,養好脾臟,對肺部有幫助,因此不妨多吃薏米、黨參、北芪、紅棗、燕麥等健脾食物,而沙參、玉竹、麥冬與百合更是潤養肺部的理想食材,可緩和秋燥,達致中醫學上「培土(脾)生金(肺)」。「入秋後,應注意減少進食過鹹、辛辣、生冷的食物,因過鹹會取走身體水分、過辣會刺激氣管收縮、生冷會惹痕癢咳嗽,三者皆有損肺部健康。順帶一提,咖啡、奶茶有礙脾胃運行,不宜多喝;苦寒食物如廿四味、苦瓜、龜苓膏及白菜仔等,也應少吃,以免寒上加寒。」

滋潤湯水推介

沙參西洋菜湯

材料:北沙參3錢、百合5錢、麥冬5錢、蜜棗5枚、西洋菜1斤

做法:1. 先把西洋菜洗淨;

2. 把適量清水煮沸,再加入各種材料,以文火煲2小時。

功效:防治咳嗽,改善咽喉乾涸。

麥冬蓮藕湯

材料:北沙參3錢、玉竹3錢、百合5錢、麥冬5錢、蜜棗5枚、蓮藕1斤

做法:1. 蓮藕洗淨切片;

2. 把適量清水煮沸,再加入各種材料,以文火煲3小時。

功效:潤燥食療,可對付久咳、燥咳。

潤燥甜品推介

熱燉雪梨

材料:雪梨1個、南北杏8~10粒、冰糖適量

做法:1. 雪梨去核,將冰糖加在梨芯;

2. 加入南北杏及500毫升清水,隔水大火蒸60分鐘;

3. 最後加冰糖調味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潤燥化痰。

紅棗杞子燉雪耳

材料:雪耳1個、杞子10粒、紅棗5粒、冰糖適量

做法:1.雪耳先用溫水浸泡;

2. 把清水(約1,500毫升)煲煮約20分鐘;

3. 再加入紅棗及杞子煲10分鐘,最後以冰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開胃,養顏潤燥。

撰文:江蔚賢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