襤褸風情畫

日本有一種哲學、美學概念名為Wabi-Sabi(侘寂),一種從孤寂、寂靜的禪意裏頓悟出來的境界,不同於西方主流以完美主義來彰顯「美」是何物,Wabi-Sabi的世界下,「美」是不完美的,「美」是有缺陷的,惟有這種有所殘缺的狀態,「美」才能極致地昇華。服裝方面,就以世世代代相傳的襤褸最能詮釋Wabi-Sabi的精神;今次請來襤褸古店百川的主理人Brian,向大家導說襤褸、古布和藍染的種種故事。

破落古服年月洗禮

源自青森縣的襤褸可說是佗寂美學的表表者,世代相傳的襤褸,經過年月的洗禮,其布質已破爛、藍染色澤亦已脫落,用傳統西方美學角度看的話,其美感實在不明所以,但建構於侘寂概念之下,這種古樸、不對稱、不完美卻完全忠於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細節和情感意志,正正是它們最美的地方。

關於襤褸:

Boro,又叫襤褸外,其實尚有很多的別名,如百德着物、水田衣等,其最大特色是將衣服加厚及縫補破爛,它又是如何興起呢?約17世紀中期,江戶時代德川幕府頒布政策宣告封城,絲綢供應因而斷絕,自此大部分衣服都是用麻布縫製;由於同時規定人民不能穿着鮮艷服飾,令灰和藍變成常用顏色,藍染服逐成為當時最常用的服飾。及至明治時代,封城令終於廢除,但民間着用藍色服裝的習慣未有改變,不少家庭都開始自己製作Boro,令這門技藝得以興起,當中以東北部青森縣最為盛行,百姓每做一件襤褸,都會將之一代傳一代,久而久之就成為古物;加上古代日本經濟並不發達,人民負擔不起買新衣,破了舊了就繼續縫補吧!

關於藍染:

藍染歷史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和史前三千年的印度,大約7世紀時日本的飛鳥時代,再經中國流傳至日本並開始盛行,何解藍染比起一般的染布受歡迎呢?因為藍染會使到每塊布料更耐用、耐磨,也有防蟲和防紫外線的好處;相對於化學染布,藍染布是經過氧化後才會變成藍色,絕對天然,不但對身體無害,更會隨着時間流逝而慢慢褪色。

傳統着物類型:

Kimono(日本和服)有很多不同類型,但不少都具有Boro和藍染的元素,最常見有「野良着」Noragi,是昔日日本農民的工作服;亦有些稱為「甚平」,適用於夏天穿着,剪裁相對短身;也有給和尚穿着的「作務衣」,剪裁相對長身;也有「浴衣」和「絆纏」,絆纏用來當褸穿着,浴衣則當做睡衣。

刺子技藝:

而在藍染及襤褸工藝中,刺子繡Sashiko向來佔有極重要地位,它是一種在Boro布上進行刺繡的技法,在1,587種針線縫之中,刺子繡是被譽為No.1的縫法,因為它理念好簡單,卻能做出千變萬化的圖案,對於昔日沒有太多學識的婦女而言算是簡單易學,因而普及起來。

查詢電話:6089 3074

撰文:張榮熹

攝影:胡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