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勞損關節易發炎

再鋒利的刀,也有生銹的一天,更何況是關節?工作、步行、運動、長時間維持錯誤姿勢、體重增加,我們的關節會在不知不覺間勞損,增加患上關節炎的機會。患者不但會出現關節疼痛和僵硬等徵狀,情況嚴重的話,更有機會導致行動不便,絕對不能忽視。

低頭族易出事

關節炎,即關節發炎,大致上可以分為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據註冊脊醫陳允灝(Vincent)表示,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香港,接近9成人患有不同程度關節炎,除了長者,年輕人患病情況也愈來愈普遍。「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長期勞損而引起,因此年紀愈大,出事機會愈高。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在職人士,同樣有機會因關節磨損,或因受傷後沒有作出適當處理,繼而患上關節炎。此外,姿勢不正確,或不斷重複相同動作,亦會在不知不覺間加重關節壓力,尤其是近年愈來愈多人長時間低頭使用智能手機,加上缺乏運動,令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的機會大增。」

活動能力受阻

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與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當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關節組織,就會導致關節受損及出現長期炎症,其中手指、腳趾等小關節發炎最為常見。「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年齡有一定關係,因免疫系統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步減弱,大部分患者會在40歲至60歲期間發病,女性、吸煙者和身形肥胖的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比較高。家族遺傳亦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一。」Vincent指出,一般來說,關節炎患者在患病初期會感到關節僵硬和疼痛,關節會出現紅腫,活動關節時,有機會發出啪啪聲和摩擦聲,活動能力受到限制。情況嚴重的患者,關節可能會變得脆弱,甚至變形,亦有機會引發骨刺和椎間盤突出等病症。

運動有利防病

治療方面,脊醫會透過矯正錯位來改善退化性關節炎,但必須先找出發病原因,才能按照情況作針對性矯正,要是病情嚴重,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康復,因此一旦發現關節有紅腫及疼痛等症狀,要及早求醫。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可透過藥物治療,但若關節已變形,甚至無法使用,則需要接受手術。「預防勝於治療,除了改正錯誤姿勢、控制體重以減低關節壓力外,建議大家平時多進食軟骨等含葡萄糖胺的食物,以強化體內的軟組織。進行伸展運動如游泳、瑜伽、太極等,亦有助預防關節炎;至於跑步等劇烈運動會令關節磨損,謹記適可而止,要是跌傷或撞傷,有機會令關節錯位,因此必須盡快求醫,避免日後演變成關節炎。」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方偉堅

鳴謝:註冊脊醫陳允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