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周末又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博物館日,雖然主辦單位預備了多項節目,但相信眾人的焦點仍然落在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身上,畢竟有幸在港一睹法國印象派大師的真迹,機會不是常常有,還要一次過展出17幅,當中更包括《睡蓮》、《春天的吉維尼》、《倫敦議會大樓》等價值不菲的名作,就算對西洋藝術零概念,也不妨入場見識一下……
逝世近90年的法國國寶級畫家莫奈,被公認為印象派的靈魂人物,每當有畫作於藝術市場出現,總以天價成交,尤其是《睡蓮》系列,像《Le bassin aux nymphéas》(1919年)便於2008年倫敦佳士得創下4,092萬英鎊(相當於6.3億港元)的拍賣紀錄,兩年前於紐約蘇富比賣出的《Nymphéas》(1906年),成交價亦高達4.1億港元!現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莫奈作品展,就有3幅《睡蓮》系列油畫,其中由法國聖艾蒂安現代藝術博物館借出的1幅(作於1907年),更是難得一見的圓形畫呢!
策展人Bruno Girveau表示,作為「法國五月」重頭戲,展覽獲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大皇宮(RMN-GP)鼎力支持,部分展品為法國公共收藏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像奧賽博物館借出的《維特尼流域塞納河解凍,面向拉瓦古》,是莫奈喪妻後的創作,沉寂的冬河滲出陣陣哀愁;又如瑪摩丹莫奈美術館借出的《倫敦滑鐵盧橋》,是畫家少有的粉彩畫(傳世數量不多於5幅),同系列的油畫《雲霧中的滑鐵盧橋》於2007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1.25億港元成交,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Bruno指出,莫奈對光影的敏感度極強,同一題材可以繪畫多個版本,藉此展現繪畫對象於不同光線下的色彩變化。「自1883年遷居吉維尼(Giverny),莫奈即經常在府邸附近的水池寫生,研究睡蓮在不同時段、不同光線下所產生的變化,繼而衍生膾炙人口的《睡蓮》系列。又以《春天的吉維尼》為例,畫中的藍天、白雲、綠樹非常明亮,生動地表現了春天來臨的景象;另一幅畫作《吉維尼冬天的小徑》則以微細的漸變色彩表達房屋、大樹的陰影,打破當年生硬的畫法。」
對於藝術門外漢來說,是次展覽是認識這位印象派大師的好機會,當中分為4個部分——「諾曼底和布列塔尼」、「法蘭西島:巴黎的鄉郊」、「歐洲名都:倫敦和威尼斯」、「吉維尼:睡蓮」,乃根據莫奈作畫的地方區分,每個部分都配以多媒體裝置,觀眾可以在投射式的吉維尼花園漫遊,或通過輕觸式屏幕把喜歡的睡蓮投進湖中,感受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更有趣的是,展館內設有家居場景,乃參照莫奈故居來打造,大家可以在蛋黃色飯廳中即席「點菜」,從生活化角度了解莫奈的人生。
1840年於巴黎出生,一生留下超過2,000幅畫作,其風景畫往往能捕捉到一些極微小的細節,代表作包括《印象‧日出》、《睡蓮》等,而「印象派」一詞正是源於一位記者對其作品《印象‧日出》的評論,因此他被公認為印象派的創始人。
展期:即日至7月11日(逢星期二休館)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館三、四及五
費用:成人$20、長者/學生/小童$10
查詢:2180 8188
撰文:江蔚賢
部分攝影:陳富權
部分相片:由相關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