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動畫突破限制

「動畫」常與「童真」掛鈎,惟近日上映的《不正常麗莎》,卻是一套道盡人性灰暗的動畫。由《玩謝麥高維治》編劇Charlie Kaufman與曾獲艾美獎「Individual Achivement in Animation」的動畫師Duke Johnson共同執導,把定格動畫玩得出神入化,不但獲奧斯卡及金球獎最佳動畫提名,更勇奪威尼斯影展評審團特別獎,難怪兩位本地動畫師盧子英和袁建滔均大力推薦。

動畫不是兒童專屬

單看片名,你或會好奇片中的麗莎有多「不正常」,但其實電影本身才是「不正常」。如果你看過《玩謝麥高維治》,就知Charlie Kaufman的編劇取向一向破格,以探討人性為主,首次執導動畫,亦貫徹大膽作風。故事主角是暢銷書作家Michael,本來有個美滿家庭,但一直深感生活無聊,後來因一次出差巧遇讀者粉絲麗莎,隨即引爆一段孽緣……表面上,這是普通不過的「外遇」情節,但其實戲中埋下多處隱喻,讓觀眾反思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袁建滔說:「這是一齣只適合成人觀看的動畫,內含粗口橫飛的對白和露骨的性愛場面,導演正是要告訴大家,動畫不一定是小朋友的玩意。像戲中有一幕講述Michael去玩具店買禮物給兒子,卻因喝醉而去錯了性商店,結果他買了個日本娃娃,令兒子摸不着頭腦。這是導演的隱喻,當你以為有些東西只屬於小朋友,好像玩具,但其實成年人也有自己的玩具,動畫亦然。」

人偶隱喻精神狀態

除了題材偏鋒,《不》的製作模式也很獨特,它不是我們常見的3D電腦動畫,而是定格動畫(Stop Motion),戲中的人偶是以3D立體打印技術製成,「演出」時動作很流暢,連皺眉、羞澀等表情也做得細緻,足以媲美電腦動畫!原來人偶每一格的動作變化都需要仔細調節,所以單是面孔模型已超過1,260塊,製作團隊以每日完成2秒鐘鏡頭的進度拍攝,最終花了3年時間完成,拍攝了超過11萬格分鏡!盧子英表示,以人偶來說故事,可令真實與虛幻的界線變得模糊,它們既是「真」的公仔,又是「假」的演員,令觀眾在看戲時不斷徘徊於真與假的矛盾之中,繼而代入男主角眼中那個疑幻疑真的世界。至於人偶面部的分割線,是製作人員刻意保留的,讓觀眾看到人偶原始的面貌,正如男主角在夢境中掉了半塊面,露出內部組件一幕,目的是要觀眾意識到它們是人偶,亦藉此表達主角對世界抽離、割裂的精神狀態。

觀眾主導電影題材

值得一提,動畫耗資逾40萬美元製作,經費全都是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集資得來,擺脫了電影投資以大片商主導的慣性,是名副其實的獨立動畫長片。對此,袁建滔感慨的說︰「得悉這齣動畫以集資形式開拍,我很感動,好像最近引起不少爭議的影片《十年》,被很多電影投資者罵得很厲害,但投資者與觀眾的口味是兩回事,以往觀眾沒有資格去決定甚麼電影可以開拍,但有了眾籌以後,觀眾有機會就自己想看甚麼電影表態,重拾主導權。」盧子英則指出,過往影圈很少以定格動畫來製作長片,涉及成人題材更是非常罕有,雖然注重娛樂性的主流動畫很好看,但動畫的發揮空間應該不限於此,可以牽涉更廣闊的題材,奈何受制於巿場、技術等問題,才令很少人願意嘗試,所以對觀眾而言,這齣動畫作品可帶來很寶貴的觀影體驗。

撰文︰蔡素文

部分攝影︰陳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