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泰帶着瓶子去南美

在貨櫃船住上1個月,在太平洋投下載有字條的玻璃樽,穿州過省走過哥倫比亞、智利、秘魯等南美國度……5個月的浪遊之旅,繫結在一對夫婦的記憶中。本港著名攝影師梁家泰於2013年陪同太太展開一段獨特的游牧式旅程,除了以一般人少用的貨船作為交通工具,還於汪洋上試驗了一項古人通訊方法,再加上充滿人氣的南美風情,成就出一幀幀耐人尋味的相片,並於題為「浮瓶‧浪跡」的攝影展中曝光,跟大家分享這個帶着瓶子去旅遊的浪漫故事。

棄飛機乘貨船

梁家泰(泰叔)是攝影界的老行尊,過去40年為業界作出不少貢獻,除了創立香港攝影文化協會,又籌辦香港國際攝影節。2013年秋天,泰叔功成身退,隨即和太太一同乘搭大型貨櫃船,展開一段為期5個月的旅程,目的地是南美諸國。「沒選擇乘搭飛機,因航程太悶,座位擠迫,食物又差,最重要是失去過程,無法欣賞沿途風光。後來向中介人查問,得悉貨櫃船有小量客房出租,便決定起行。」據泰叔憶述,乘船需時約1個月,那段日子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沒有電話,無法上網,但一點也不無聊!「乘船橫越變幻莫測的太平洋,不是大家想像中那樣驚濤駭浪,皆因貨船有5萬噸,非常穩定,加上自動化航行,26位船員只負責監測天氣狀況及異樣便可。我和太太不時跟船員聊天交流,望天又望海……」

以瓶子傳訊息

其實泰叔於乘船期間有一重要任務,就是進行「瓶中信」計劃,每天把一個盛載紙條的玻璃瓶拋入大海。「『瓶中信』的概念由來已久,早於19世紀末,有學者已利用玻璃樽來研究海流,所以當知道自己準備上船,立即邀請又一山人、葉錦鴻等多位朋友一起參與,以『寫給一個可能不會相見的陌生人』為題,讓各人自行發揮,其中畫廊總監Mimi送來1張BB超聲波圖片,上面寫着『My second piece of art!』,真教我感到很意外。」泰叔表示,當初有這個構思是基於自己對生活的一番體驗:「以前寫信給別人,對方1個月不回覆,也不是問題;後來發展至傳真和電郵,數日沒回音,已叫人焦急;更別說現在幾分鐘都不回一個WhatsApp了。今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方便,但也因此造成壓力,當大家經常忙着按手機,哪有時間思考人生?」

引證世事難料

那次泰叔帶了32個玻璃瓶上船,每天拋一個落海,讓它隨水漂浮,看看有沒有人拾獲……其實大海茫茫,遠洋巨輪也能被它輕易吞噬,何況是一個小小玻璃瓶,即使有幸被人拾獲,也可能要等上N年後,但最不可思議的事竟在8個月後發生了!「某日收到一封來自加拿大的電郵,得悉Raymond Lee的玻璃樽被海洋生物學家Carla Crossman拾獲!這件事令我和太太很興奮,所以我們特地遠赴溫哥華拜訪對方,見證這段難得的緣分!」原來泰叔於事前已對海水流向有了概念,知道亞洲東岸海流向北,當過了白令海峽便轉向南,所以有機會拾起玻璃瓶的人,很可能來自墨西哥、巴拿馬等地,卻沒想到首位拾獲者是來自加拿大,又一次引證世事難料。

鏡頭聚焦人情

說回南美之旅,泰叔如探險者般,足迹遍及哥倫比亞、智利、厄瓜多爾、秘魯、古巴等國度。受異國風情感動,泰叔不斷舉機拍攝,現於HKDI Gallery舉行的多媒體攝影展,正是他浪遊南美的見證!展覽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浮瓶」,展出以間歇式手法拍攝的影像記錄,其中「窗外有藍海」系列是以起伏有致的移動展示方式呈現泰叔夫婦的航海日誌,記錄貨櫃船船窗於旅程中各個海面景觀及水平變化。展館中央則展出「瓶中信」計劃的詳情,包括那32個玻璃瓶所載着的訊息。第二部分是「浪跡」,為梁氏踏足南美的實地影像記錄,而人情更成為鏡頭焦點。「我喜歡拍人,愛看人的生活。南美人做事不追求效率,卻着重人與人的交情;本來冷清的村落,可以忽然變成人山人海的墟市,當地人在節慶時隨街起舞,這是我在歐洲沒見過的。我覺得全世界的人對生活有着差不多的要求,只是因文化背景及居住環境不同,才令生活形式出現不同的演繹。」

Profile

本地攝影大師,美國德州萊斯大學工程系碩士課程畢業生,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創會成員,曾策劃2010年及2012年香港國際攝影節,又創立香港攝影文化協會。過去40年,先後於香港、台北、澳門、新加坡舉行了9次個人展覽,並出版了11本個人攝影集和11本合輯。

浮瓶‧浪跡:梁家泰多媒體攝影展

展期:即日至5月30日

地點:HKDI & IVE(李惠利)HKDI Gallery (將軍澳景嶺路3號)

開放時間:10:00am~8:00pm(逢星期二休館)

查詢:3928 2566

網址:www.hkdi.edu.hk/hkdi_gallery/2016/oto

撰文:江蔚賢

部分攝影:方偉堅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