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當日拜祭先人,名為「行正清」,但由於時間、交通其他原因,很多人都不能在清明節當日祭祖,也不能視為失禮,因為按傳統風俗,清明節前後的一段日子,都可拜祭先人。由「春社」(每年立春後第5個戊日,例如今年是農曆二月初九戊戌日)就開始可以拜山了。
「山」有新老之分,「新山不過社」,先人去世後的第1年(有的地方俗例為3年),山墳尚新,謂之「新山」(火葬後在骨灰龕場供奉的首年或3年亦視為拜新山),須提前在「春社」拜祭。「春社」後,墓氣全開,便可以拜「老山」。不過,無論是拜新山還是舊山,都不要過分悲哀,因為按照儒家禮儀,應哀而不傷,寄託哀思便可,但不宜呼天搶地慟哭,以免令先人不安樂。
由於每年「春社」大概都在春分前後,春分15天後就是清明,清明15天後就是榖雨,所以,自古以來,民間習俗到榖雨就閉墓。由開墓到閉墓,大概30日,都是掃墓的日子。在全世界,掃墓有指定的日子,而且把清明節列為公眾假期,只有中、港、台、澳如此。
清明、重陽春秋二祭之外,其他日子都可以拜山的,例如先人的生辰、死忌,以及後人有事向祖先墳前報告,都可以。這情況亦符合國際禮儀,元首出國訪問,不論日子,都會到當地的英雄墓地或紀念碑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