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創意追尋電影夢

電影的魅力,是讓人於短短數十分鐘以至數小時內,體驗精彩的思維漫遊與靈魂碰撞,與故事產生共鳴;因此吸引無數年輕人投身電影行業,希望成為夢想的創造者。

為了推動香港的電影創意工業,「鮮浪潮」從10年前開始資助年輕電影工作者創作短片進行競賽,發掘具潛力的電影新血。而就讀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陳淦熙憑藉刻劃細膩的作品,擊敗所有參賽學生甚至專業人士,勇奪由公開組及學生組一起選出的總冠軍「鮮浪潮大獎」,為自己追尋電影夢奠下了堅實的基石。

傳揚正面訊息

2015年度「鮮浪潮」的本地競賽部分,為每位參賽者提供7萬港元資助,他們須在6個月內拍攝一部片長5至25分鐘的短片參賽。比賽分「學生組」和「公開組」,是次共有34部作品入圍。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藝術學士學生陳淦熙執導和有份編劇的短片《若男》,榮獲學生組「最佳電影」、「最佳劇本」獎,最後更成為全場總冠軍,一舉拿下「鮮浪潮大獎」!

陳淦熙坦言對賽果喜出望外,更希望大家感受到片中主角堅強的靈魂。他說:「短片講述一個圍村少女在重男輕女的風氣下被輕視,又被患有精神病的母親當成兒子,迫使她每天以男裝示人;她與好友同樣面對日復一日的困局,好友選擇逃離圍村,她卻堅持留下與母親生活。我並非着眼於圍村的封建,而是強調女主角在惡劣的環境下,憑着堅持和勇氣衝破自身困局,這種不逃避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劇本融入哲學

對陳淦熙來說,一部好電影能塑造出立體的角色,展現高尚的靈魂和品格,讓觀眾感到鼓舞。他直言自己努力在作品中拍出這種精髓,因此除了執導外,他亦參與編劇。「故事的根基是由另一位編劇王頴瑤建構,其後商討劇情時,我亦加入一起寫劇本,到圍村進行資料搜集,充實劇情。我認為寫出優秀的劇本,電影已經完成了一半以上。」至於參與編劇,可令他充分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拍攝時更為得心應手。而《若男》亦獲評判稱讚:「環環相扣,描寫細膩,簡單而動人」,令他十分鼓舞。

陳淦熙對編劇的興趣源於對文學的愛好,他鍾情卡繆、尼采等具濃厚哲學色彩的作品,認為「講古仔」能影響人的情緒甚至性格,令人獲益良多。他表示:「對我來說,文學與電影殊途同歸,無論用文字還是影像表達,都是為了傳達發人深省的訊息。漸漸地,覺得電影的表達方法較直接、具趣味性,我對電影的興趣亦油然而生。」

導演是靈魂人物

這次比賽是陳淦熙首次拍攝長達20多分鐘的完整作品,對他來說是一大挑戰。「我在節奏和戲劇效果的處理經驗略為不足,拍攝時如果畫面與想像有落差,會令我感到恐懼!在拍攝現場,我不斷努力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所以不時臨場會有改動,幸好演員和製作團隊給予信任和支持。雖然作品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但尚算令人滿意。」

這次拍片的經驗,使陳淦熙深刻體驗到導演所肩負的重任。他直言:「導演在電影裏沒有實質的作為,演技、服裝、道具、配樂都並非出自導演,但他卻是指揮大局的靈魂人物。因此導演要清楚表達對各崗位的要求,引導團隊作嘗試,碰撞出火花。優秀的導演在相信自己之餘,亦要謙卑地與各人溝通。這次獲獎使我更堅定地朝着電影行業發展,希望將來我能成為一個好導演!」

撰文:江樂韻  

部分攝影:陳富權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