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時今日的社會,為公義發聲會被認為是只懂埋怨,反抗制度更被標籤為失敗者的行為,難怪不少人面對歪理、惡行時,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選擇以沉默來應對。早前以新作《投靠女與出走男》獲選為鮮浪潮10周年開幕電影的日本導演原田真人,卻從未放棄發聲,並通過戲中受盡欺壓卻敢於反抗的「投靠女」,鼓勵大家勇於表達自己。
《投靠女與出走男》改編自日本名作家井上廈的作品《東慶寺花開》,故事講述江戶時代受到丈夫凌辱的女性,可以逃到東慶寺尋求庇護,住滿兩年後,丈夫便要休妻,讓對方回復自由身;戲中女主角阿茹是鑄鐵工人,在東慶寺遇上見習醫生兼作家信次郎,並與其他「投靠女」一起面對各種挑戰。原田真人說:「在原著中,主角阿茹的下場本來很悲慘,離婚不成,還再次被丈夫背叛……我很喜愛這角色,因為日本電影很少提及江戶時代的藍領女性,鑄鐵女工更未曾在大銀幕上出現,但我希望她經過兩年的洗滌,能成為一個獨立、堅強的人,所以我給了她一個光明的結局。」原田認為,現今日本女性的地位已有所提高,但進度緩慢,女性仍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因此希望透過電影,喚起社會對女性地位的關注。
執導30多年,這是原田首次拍攝時代劇,之前未有開拍並非因為不喜歡,只是時機未到。「我是History Freak,喜愛思考歷史,監製知道我一直想拍時代劇,遂提議我開拍《東慶寺花開》。我認為拍攝時代劇必須忠於歷史,尤其是服裝造型方面,不能沒有真實感,我最看不過眼的是那些誇張的大假髮,純粹為了畫面好看,所以我說服了製作人員改用符合歷史的細假髮。此外,有工作人員曾因演員戴上假髮後露出染啡的髮鬢,竟把假髮改成啡色,那根本是本末倒置,最後在我的堅持下,終於讓演員染回黑頭髮……沒錯,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或會令人沮喪,但只要堅持,最終是會勝利的。」
雖然電影的主題偏向嚴肅,但原田融入了喜劇元素,男主角連珠炮發的精警對白,為電影添上輕鬆格調。關於喜劇,原田有其獨特見解。「喜劇與悲劇是一線之差。引用Howard Hughes的說話,當你失去一隻手指,這對你是悲劇,對其他人卻是喜劇。同樣地,我喜歡為角色加入幽默元素,像電影末段,阿茹對付戲中大壞蛋的手段,是我刻意加進去的,男性看了或會大呼『殘忍』,但對女性觀眾而言,卻是大快人心。」其實原田的電影作品相當多元化,涉及不同主題,包括戰爭(如《日本最長的一天》)、親情(如《母親愛的手扎》)、援交(如《涉谷24小時》)等,而他對於社會上備受逼迫的人特別關心,因此其電影總是以受辱者如何團結起來反抗不公為重點,希望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身為「鮮浪潮——國際短片展」開幕電影的導演,原田寄語有意入行的年輕人應認清自己想要甚麼,否則很易迷失。「新西蘭導演珍‧甘比茵(Jane Campion)是好例子,當年憑着短片《An Exercise in Discipline: Peel》揚威康城影展,之後轉型為長片導演,作品《鋼琴別戀》仍獲得很好評價,但後期作品卻不堪入目……我認為她當年未有做好面對成功的心理準備,以致迷失了創作焦點。我鼓勵年輕人多了解不同電影人的創作生涯,作為借鏡。以我為例,年輕時不懂欣賞小津安二郎,後來重看其17部作品,才細味到當中對人性的細膩刻畫。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則是一位我很欣賞的導演,他能夠不斷從生活中發掘靈感,永不停止地挑戰自己,年輕人應以他為學習對象。」
日本著名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及影評人。1997年憑《涉谷24小時》贏得日本藍絲帶獎的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2001年憑《狗神》入圍柏林影展競賽部分,2011年憑《母親愛的手扎》贏得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今年的新作《日本最長的一天》則獲頒日刊體育電影獎最佳導演。
撰文︰蔡素文
部分攝影︰莫文俊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