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關係跑到台北,因利成便與M敍舊,我問:「有空跟我喝茶、吃飯嗎?」M爽快答應:「還可帶你四處走走。」
就在碰面前數天,M的母親在台中一宗嚴重交通事故喪生——嚴重到成為當天電視重點新聞那種。事出突然,莫說M需要時間整理情緒,他身邊的友人亦在提供安慰與不便打擾之間躊躇。我向他發了簡短訊息:「你去忙你的家事,毋須想着照顧我。」卻意外地收到M回覆:「我還可以,後天見面。」
原來M的母親來自台中大家庭,悲劇發生之後,當地親屬總動員協力,短時間內已安排身後細節。在這方面讓M鬆了口氣,不必四出奔波張羅,只須在大殮的日子及告別儀式返回台中。M說:「葬禮完成後,我即晚到台北,到時就可跟你會合。」
經歷過喪親的人自會明白M的心情,他不是不在乎,只是無意在各種儀式中的打滾,被眾人圍繞、慰問、同情和互憐,使已經極度沉重的悲傷再加千斤。
所有的身後事,都反映在世人的取向。有些選擇所謂的風光大葬,把喪事推至最張揚境界,將所有的眼淚展現人前。有些像M及其親友,只想低調自持地處理,再讓生活盡早回復平常,畢竟人生還要繼續下去,亦符合M母親的處世作風。
因為人生無常,所以不想虛度。甫聚頭,立即起行,M陪我認識台北,我陪M逛走悲傷。友情可貴在於懂得。
www.chan-w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