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湯水防秋燥

「咳咳咳……」秋風起,四周是否不時傳來乾咳的聲音?你又有否出現鼻咽乾燥的情況?原來這些現象是「秋燥」徵狀,要紓緩不適,除了少吃溫辛食物外,還要多飲生津湯水呢!

分涼燥及溫燥

秋燥是指人在秋季時受燥邪侵襲而引致的疾病,分「溫燥」與「涼燥」,前者常於初秋出現,徵狀包括頭痛身熱、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乾痛、鼻乾唇燥、心煩口渴等;後者多見於深秋,徵狀包括陰津耗損、皮膚乾燥、體液丟失等,並會傷及人體肺部,臨床表現為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同時會有津氣乾燥的情況,如唇燥溢幹、乾咳連聲、胸悶氣逆、兩脇竄痛、皮膚乾痛,舌苔薄白而乾等症。

喝鹽水與蜜水

預防秋燥,最重要是多喝水,白天宜喝淡鹽水,晚上則喝蜜糖水,後者有潤肺養肺之效,而且蜜糖含蛋白質、氨基酸、多種維他命等豐富營養,能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抗衰老等,並可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此外,秋天可多吃雪梨、柿子、甘蔗等水果,也可吃一些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粥湯,例如以栗子煮粥吃,能補中氣。禁忌方面,煎魚、炸雞、薯條、辣椒、咖喱等燥熱傷津之品,不宜多吃,尤其是生薑,特別容易上火,只可作為調味品。

調理要按體質

醫學博士兼註冊中醫師陳玉瑜表示,調理身體迎秋冬,必須因應個人體質來選擇食材—陰虛體質者,本身的肝火易旺,到了秋冬,燥象特別明顯,應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如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等;陽虛體質者,即經常手腳發涼、不敢吃涼的東西,可多吃甘溫益氣的食物,如葱、薑、蒜、花椒、韭菜等,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氣虛體質者,即說話沒勁、經常出虛汗、呼吸短促、容易疲乏無力,就要多吃具有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

湯水推介

增液潤腸湯

材料︰玄參10克、麥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樸12克、枳實10克、甘草3克

製法:清水4碗煎至1碗(煮約30至40分鐘),溫服。

適應症: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適合溫燥)

滋燥養榮美顏湯

材料︰當歸15克、生地18克、熟地18克、白芍12克、秦艽12克、防風12克、甘草3克、黃芩10克

製法:清水4碗煎至1碗(煮約30分鐘至40分鐘),溫服。

適應症:血虛生燥、皮膚皺摺、筋急爪枯(適合涼燥)

生津益胃湯

材料︰沙參10克、麥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製法:清水4碗煎至1碗(煮約30至40分鐘),溫服。若改為煲湯,宜將上述材料分量加倍,去冰糖,加豬(月展)300克,清水12碗煲約1.5至2小時。

適應症:舌燥唇乾、舌紅無苔(特別適合熱病後胃津未復)

清燥潤肺止咳湯

材料︰麥冬15克、桑葉15克、人參6克(另煎)、石膏30克、杷葉15克、甘草3克、杏仁15克、胡麻仁12克、阿膠10克(烊服)

製法:清水4碗煎至1碗(煮約30分鐘至40分鐘),溫服。

適應症:溫燥傷肺、頭痛身熱、乾咳無痰、心煩口渴等

撰文︰蔡素文

部分攝影︰蔡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