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養生要訣的「十常」,並非原創,他只是將道家養生的自我保健方法簡單化而已,並持之以恒。精髓在於「常」,日子有功,絕對不是有心情做一、兩次就能見奇效的。
首先要做的是「齒常叩」。道家稱這一招為「叩天鐘」,最早記載於道家全真教掌門人丘處機所著的《頤身集》。書中寫「晨起叩天鐘,睡前鳴天鼓」,即是早上醒來,先不急於起床,應輕輕活動四肢,然後叩齒。古時沒牙醫,補牙、鑲牙等西方醫術未引進中國,人的牙齒壞了,珍饈佳餚也食之無味,所以護齒是養生第一要務。
叩齒方法很講究,先叩臼齒(俗稱大牙),後叩門齒和犬齒。叩法有輕叩、中叩、重叩。青少年的牙齒較堅固,可以先輕叩,然加大力度為中叩,最後較為重叩。但道家要求一切養生鍛煉都要「用意不用力」,即使重叩也不可用蠻力去叩,否則傷了牙質,欲益反損。上了年紀或牙齒已鬆動者,只可輕叩。初練時心中默數81下,大牙、門齒及犬齒各81下,數目逐漸增至180、360下。
叩齒時,口腔產生的津液,切勿吐掉,道家養生稱之為玉泉,可徐徐咽下,這就是「十常」所說的「津常咽」。而打太極、打坐以及靜養功,都要舌頂上顎,搭天橋,引玉泉,津液是很好的自身補品,有太極高手曾戲言「吞口水養命」,並非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