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說百道:少女時代

近日看了一齣非常賣座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為甚麼會看這電影?因為有電影公司的老闆嫌我近日呈交劇本的故事太複雜,着我看看這些簡單又能賣座的故事。於是,我雖然不認識戲中的男女主角,對他們的外表亦沒有甚麼大興趣,但也買了門票入場。

老實說,我感到電影頭30分鐘的橋段,簡直是女孩版的「那些年」。同樣是中學生活,同樣是台灣背景,同樣是誇張演繹的手法,只不過故事的第一身換上了女生而已。過了頭30分鐘後,我感到這個故事更似曾相識了,是像「那些年」嗎?不!直至看完電影的結局,我終於知道,這個故事原來很像我在2004年寫的一本書《假如從來沒有他》;同樣是寫些關於少女時代的愛情故事。

我把這份感覺告訴同行的朋友,他不相信,於是到書店買了那本書。最終他認同我的說法,而且還十分客氣的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我發了短訊給電影公司老闆,告訴他我已看了這電影,而且還發覺十分像我10年前的作品。告訴他,並不是要在他面前逞強,而是在暗示,為甚麼香港人老是不願意作新嘗試?為甚麼老是要在人家的影片大賣後,才「跟風」?難道香港出品的愛情電影,便不能作為潮流先鋒?難道香港製作便只能隨波逐流?

微博:http://t.sina.com.cn/leungpuiwu

梁佩瑚 糊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