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歷史記載,諸葛亮的智慧,表現在一番對話、兩份報告、一封家書之上。
「一番對話」是《隆中對》。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打動,在隆中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欣然答應出山輔助他恢復漢室霸業。「兩份報告」是《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劉備臨終,託孤請諸葛亮照顧他的兒子阿斗,經過多年的充分準備,諸葛亮兩番親自統帥三軍與魏國決戰,出師前上表給劉備之子劉禪,其中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忠臣心聲,表露無遺。
「一封家書」就是《教子書》。諸葛亮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收養親姪諸葛喬為子,視如己出,管教甚嚴,經常帶在身邊,耳提面命;另一個是親生兒子諸葛瞻,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才8歲。這篇《教子書》又名《諸葛亮誡子書》,臨終寫給諸葛瞻,一直被視為教育下一代的最佳教材。
書上寫:「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86個字蘊含無窮的修心養德哲理,不僅是教子良方,也是自我增值之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