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環保融合

牛仔時裝長盛不衰,布料耐看又耐用,令不少設計師都以它作為可持續發展服裝的原料。由美國棉花公司聯同時裝企業持續發展聯盟舉辦的「棉花時裝設計比賽」,今年正以牛仔工藝為主題,讓一眾設計系學生發揮創意。而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系(針織)的3年級學生蕭妙雲(Zepar),成功在逾250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她巧妙利用牛仔布碎,將針織及梭織技術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設計與環保的融合。

鍾情牛仔服飾

是次比賽主題着重創新,及可持續發展的牛仔工藝,在準決賽共收到逾250份來自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製衣業訓練局學生的參賽作品,而最終有20位同學進入決賽。而早前比賽的三甲已順利誕生,首次參加比賽的Zepar憑作品「空隙 Interstice」掄元。

素來鍾情牛仔設計的她,創作了一組包括上衣、背心外套和褲子的牛仔時裝,每件都以無數牛仔布條拼湊出獨特的顏色與花紋。她坦言製作困難而且很花時間:「以上衣為例,把牛仔布條逐一加插入到具彈性的梭織布上很不容易,還要根據布料的顏色作深淺排列。另外,針織的牛仔布和梭織紗線交織在一起時穩定性很低,服裝很易變形、走位,所以要先以堅挺的布料製作小樣,再在上面縫上牛仔布。要控制得很好才可做到心目中的造型。」

巧妙利用布碎

為豐富作品的細節,Zepar做了很多實驗。「我首先用牛仔布條拼了很多塊布片,再裁剪、縫製、漂染,甚至以不同手法拼湊圖案。例如把布條的經緯方向對調再交織,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有時牛仔布會把針織的圖案蓋住……」她坦言,對一般人來說,這件作品或者只是把布料拼在一起,但評判頗欣賞針織及梭織混合的概念,相信這是作品獲獎的原因。

牛仔布的生產過程需要經過洗水、漂染等程序,對環境造成不同污染。為了減少污染,Zepar在設計中加入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她坦言:「很多人認為可持續發展設計,多是運用新技術和方法去做,其實思考如何運用舊材料亦是一個好方法。這次設計的主要材料是牛仔布公司的布碎,運用各種大小、顏色不同的布片作拼湊,能配合我設計的同時,亦能物盡其用,不會把這些材料浪費掉。」

接觸業界平台

不要以為Zepar的作品以人手製造,便難以批量生產,進入零售市場。她表示,在測試時,自己以人手織出不同的圖案,最後選定了作品的款式。其實,目前的電腦軟件已可把這款針織圖案系統化,再以機器編織出來,完全可以配合將來的批量生產。

勝出這次比賽,Zepar除獲得獎學金,她與其餘19位決賽入圍的同學,亦得到著名牛仔服飾展覧會Kingpins Show參展資格;可在場內展示個人作品,更有機會了解業界的最新產品及技術。Zepar直言參展令她眼界大開,更發現有參展商已在發展高科技機器編織,與她參賽作品的概念極相似──編織一種布料的同時,加入另一種物料,生產出全新的布料,又能節省人力及時間。

躊躇滿志的她已將目標放在畢業時裝展,她表示:「參與比賽令我拓展視野,今次的評審都是國際品牌的設計師,贊助商亦是大企業,我期望在籌備畢業展時可得到他們的支持,設計出更好的作品。」

撰文:列淑華

部分攝影:梁偉德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及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