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旅客減少,香港零售市道開始呈現低迷,銅鑼灣吉舖創近年新高,業界擔心零售業結業潮將爆發。事實上,以往香港靠進口免稅商品吸引遊客,而的確有不少遊客來香港旅遊主要目的就是採購,從奢侈品到日用品無所不買。自從驅蝗、反水貨客等專門針對內地客的示威活動一波接一波後,令內地客尤其中產旅客反感,他們真的不想來了。
內地遊客消費佔香港零售銷售三分之一,隨着內地消費稅、匯率下調,香港部分產品少了價格優勢。加上內地網購成熟,物流發達,不少進口商品足不出戶一樣買到,價格呢?肯定比來香港當搬運工還遭人歧視划算多了。一邊廂的香港實體門店生意漸見冷清,另一邊廂內地網購大戰才起步。一些香港的大型零售商也默默做起了跨境網購,網上下單,直接發貨到內地收貨人,擴大生意版圖,就連魔童也帶領HKTV轉攻網購。
在我看來,網購只可解決一般顧客對日常用品的需要,而實體門店有不可替代的休閒體驗功能,要取代仍言之過早。香港地消費場所集中,各類商品品種齊全,購物亦是遊客出外休閒節目之一。所以零售業要自救,首先要改善購物環境、提升服務技巧、誠信、待客要做到由心出發才能贏回人心,吸引遊客重臨。旅遊除了要購物外,遊客還會對將身臨其境的旅遊點作出比較,安全和好客感受亦是他們考慮之列,就好客這一點,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都比我們做的好,香港旅遊業要避過寒冬,就要請那些參與驅蝗行動的人士高抬貴手,不要再做那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了。
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