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名酒店細說當年

這陣子打開報紙,有點懷疑自己患有精神分裂。正當42年歷史的怡東酒店擬重建商廈,讓人難免惋惜;另一邊廂,盧吉道大宅業主卻在爭議聲中放棄興建酒店,讓人鬆一口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本是大自然定律,酒店也不例外,然而近年內地大軍蜂擁來港,酒店起了又起,一時之間,熱潮回落,業界又宣稱進入寒冬。這個城市的酒店,到底從哪裏來,又該往哪裏去?

淺水灣酒店 富人後花園

追溯本土酒店歷史並不容易,互聯網、書籍和報章雜誌記載少之又少,只剩下碩果僅存的歷史見證人,歌手潘迪華就是其一。49年從上海移居香港,她的酒店初體驗,便是當時聞名遐邇,淺水灣酒店的周日下午茶。自此她成為常客,幾乎每星期都來,跳茶舞、拍拍拖、帶弟妹到海邊浴場學游水。她說那時酒店的遊客不多,主要是本地富商貴族,華人只佔兩三成:「出入酒店的人,都是有車階級,當時淺水灣離市區太遠,坐的士不得了,人人都打扮到好靚,一定不會坐巴士。」1921年開幕的淺水灣酒店,在香港度過了62個寒暑,終究敵不過地產價值,80年代重建成豪宅《影灣園》,那風靡青春少艾的茶舞終成絕響。

講英語才可進來

60年代,酒店業開始萌芽,國際品牌首度進駐,她的演藝生涯亦在五星級酒店開始。當時很少消遣和娛樂,酒店不只提供住宿,還要擔當社交場所的角色。潘迪華憶述:「大酒店一定有兩種地方,Supper Club和Night Club。Supper Club是食晚飯的地方,好Exclusive,通常招呼酒店住客,見唔到中國人的,我就是在Supper Club唱歌。」兩者分別是,前者提供正餐(當然是西餐),七、八點準時開始,氣氛較幽靜,飯後有歌星獻唱;後者十點才開始,為客人提供飯後消遣,只提供酒水小食,表演較多元化,氣氛比Supper Club熱鬧。講起氣氛,她最深刻的是那些年酒店的氣勢:「那時候酒店都很英式,把英國人的習俗全搬過來,門口長期有印度人駐守,入到去要講英文,當年英文並不普遍,結結巴巴的唔敢入去,本地人覺得呢個地方唔啱我哋去。」華人女子,要不是有她的繞樑歌聲,名正言順的在鎂光燈下出場,根本找不到立足之處。

半島酒店 名人集中地

20年代起,淺水灣酒店叱咤港島,同一時間,亦有酒店雄據對面海的九龍,那是至今仍屹立不倒、全港歷史最悠久的半島酒店。酒店有位員工,資歷比現在大部分酒店都要深,這位服務了半島59年的酒保,名叫鍾金雄(Johnny)。那時酒店不會登招聘廣告,只能循世襲制入職,Johnny跟父親入行,當時只得14歲,入職不久就被調到酒吧做學徒,一做便到現在。多年來他招呼過的名人不計其數,包括兩屆美國總統列根、卡特及影星奇勒基寶等,自然亦見盡酒店的威水史。話說當年酒店經常為富商提供到會,要把膳食酒水運過對面海,那時候未有海底隧道,酒店專車要駛到油麻地上渡輪過海,長期排了過百輛車,只有四種車輛可以優先上船:港督座駕、警車、救護車和香港上海大酒店(半島酒店的母公司)的專車。

跳茶舞尋找伴侶

50年代,酒店大堂已是政界和演藝界人士流連之地,造就了不少傳奇人物,其中一位一坐便是23年。Johnny憶述一位綽號「Jock」的英國商人John Inglis:「佢有個花名叫牛王頭,永遠都坐同一張枱,枱頭刻住佢個名,無人夠膽坐佢個位,成日飲威士忌溝水,食好彩煙,嗰時無手提電話,佢就日日喺大堂傾生意,由朝坐到黑。」從舊照之中,見證大堂裝潢多年如一,不過有些習俗已經無迹可尋。據說大堂茶座之所以分開兩邊,最初是用來區分未婚和已婚的客人,事關當時下午茶乃社交場合,喝茶之餘仲會跳茶舞,讓異性結織對方,為了避免出現尷尬場面,酒店便把客人分成兩群。隨社會逐漸開放,酒店取消了這個習俗,年份無從考究,但肯定的是,茶舞曾經是一種風尚,前年酒店慶祝85周年,便有一段時間重推下午茶舞,吸引不少上一輩朋友來緬懷一番。

首間海濱酒店

淺水灣酒店是首間海濱型度假酒店,令香港被冠上「東方Riveria」之名,成為一時佳話。1921年開幕當日,城中達官貴人空群出席,包括港督司徒拔。1935年,麗都海浴娛樂場隆重登場,令淺水灣的夜生活生色不少。名人住客包括海明威、張愛玲,而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更令酒店的名氣登上另一個高峰。

後記

回望過去十年,香港酒店增幅近倍半(由2004年的101間,至2014年的244間),未來五年落成的酒店預計還有60間。面對外圍不明朗因素,香港的酒店業是否只能北望神州,守株待兔?近年新加坡流行Stayacation(居家度假)模式,又能否為香港酒店業帶來一些啟示?

撰文:陶思敏

部分攝影:盧展程

部分照片:由香港社會發展回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