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鳴 上海風情畫

古典之中滲出時髦,浮華之下帶點麋爛,令不少創作人對舊上海情有獨鍾,致力用個人語言重新詮釋這個充滿話題(故事)的地方。中國藝術家陳逸鳴是正宗上海人,對黃埔江的流金歲月,感受至深,並利用個人擅長的西方畫技,把深印腦海的上海風情重新演繹,透過精彩的意境,觸動觀眾的想像力。

留戀故土

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陳逸鳴,無緣親歷舊上海的紙醉金迷,惟舊時代的餘溫,已足以令他對自己的成長地生出強烈的歸屬感。「小時候在黃埔江邊長大,外灘的風貌,乃中西文化互融的見證,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但一場文化大革命,給這個地方帶來極大的破壞……」在陳逸鳴眼中,開放、包容、自由、多元是上海的文化精髓,為了讓這些好東西重現大家眼前,遂拿起自己擅長的畫筆。現於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展出的《紅塵》系列,正是畫家對舊上海的真情流露。

展現情味

以人為主,是《紅塵》系列的特色,跟畫家最廣為人知的早期肖像畫相似;場景處理上,又巧妙地融入舊照片和倒影,呈現其標誌性的「畫中畫」特色,以《過眼煙雲》為例,利用畫中的鏡影來表現人物細節,手法充滿電影感。值得一提,觀眾透過畫作,除可看到大城市的燈紅酒綠,還能看到男男女女的愛恨交纏,像畫作《浮生若夢》,男女主角沒有明確身份,表情若有所思,距離似近還遠,藉此表現出一種曖昧的關係。

反映人性

至於焦點作《魂縈舊夢》,畫家進一步把男女交纏的張力升級,通過赤條條的肉體,讓觀者感受到人們貪戀縱慾的糜爛生活。「過去,沒有人把舊上海的男女畫得赤裸裸,在我眼中,這些人物是舊時代的縮影,他們的生活狀態值得深思—儘管時代變了,人性卻不會改變,包括對物質生活的欲望、在感情方面的糾結,以及隨之而來的精神困擾,以上種種總是重複地發生,我就是要把這感覺畫出來,因為依我看來:人性不會改變,人的命運更難改變,這就是一種宿命。」

嘗試抽象

《紅塵》以外,同場展出的《夢鄉》系列,也是陳逸鳴的近作。「出國前,曾畫過南方水鄉,它有種獨特性,永遠是朦朧、斑駁和濕漉漉。闊別多年,同樣的地方已改變了,人家有點錢,開始蓋房子,以前的味道已慢慢消散……」夢鄉如夢,現實、記憶與想像之間存有落差,於是畫家化具象為抽象,讓畫面更貼近「夢鄉」之美。「《夢鄉》系列是用複合媒材完成的,那是我一直想嘗試的技法。我覺得,不去發展自己的藝術,是沒前途的,若只懂吃老本,藝術家的自身價值必大打折扣。」

陳逸鳴「紅塵‧夢鄉」展售會

地點: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金鐘太古廣場一座5樓)

時間:10:00am~6:00pm(星期日休息)

查詢:2822 5566

備註:展期至4月29日

Profile

陳逸鳴,1951年生於上海,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陳逸飛胞弟。

早年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及上海戲劇學院;1981年移居美國後,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The 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深造,迎來藝術生涯的轉捩點;畫作曾於林肯中心、Wally Findlay畫廊、漢馬畫廊等著名藝術場地展出,好評如潮;2011年於上海美術館舉行大型個展,其藝術成就獲進一步肯定。

數字人生:Eugéne Henri Paul Gauguin

3:1892年創作的油畫《你何時結婚》,以3億美元的天價賣出,成為歷來最貴的單一藝術品。

55:1848年生於巴黎,1903年於大溪地逝世,享年55歲。

1865:1865年當上了船員,之後又進入海軍,曾航行至巴西、巴拿馬等地。

1889:代表作《黃色的基督》於1889年完成。

1897:生平最大幅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於1897年完成。

撰文:江蔚賢

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