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要如何形容郭翠華(Ranee)呢?她出現在報章之初是一名薄有名氣的本地時裝設計師,標致的樣子及略帶卡通式的嬌嗲聲調是其標誌,然後小姑娘長大了結婚生子,兒子豆豆不經不覺今年已經六歲,嘆息時間走得飛快的同時,Ranee再次轉換身份,捨時裝設計改當藝術家,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她是叫「在在」的藝術家,二月中她更在上環擺花街舉行首個個人藝術展,Ranee恍如是一隻蝴蝶(也可以是iPhone或超級撒亞人),不斷蛻變,增加自己的內涵,愈變愈美麗,但相信這絕不是她的終極之姿。
郭翠華近年多了一個名字叫「在在」,從字面看實在想不到兩者的關連,問到名字的由來,Ranee稱最初想為自己找一個藝名(Art Name),但知道不能刻意尋找,終於有日名字來敲門:「有日我揭開雜誌睇,突然見到好大個在字喺我眼前,我知道自己搵到喇!為咗強調喺個『在』字之中,所以就叫『在在』。」
畢業於紐約著名時裝學府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的Ranee曾為兒子豆豆而把時裝店結業,兩年後捲土重來,今次她為藝術而再度放棄時裝生意,她坦言:「我已經閂咗間時裝店,因為想專心做Art,我覺得時裝已經做夠,想停一停,做自己一直以嚟想做嘅嘢。依家好少做衫,只係相熟嘅客人要求先會做。」Ranee於2012年在港修讀Australia RMIT University的Fine Art遙距課程,今年畢業,Ranee沒想過靠藝術去賺錢,純粹只為興趣:「我有個Studio,係私人性質,相熟嘅朋友可以嚟參觀,但出發點唔係賣Art,暫時都唔會將自己嘅作品放喺其他藝術館寄賣,想慢慢一步一步嚟。雖然做藝術唔係為賺錢,但出嘅力反而更多,因為係出於自己嘅愛好,以前做時裝有裁縫幫手,但做藝術係完全個人創作,所有嘢都係自己一手一腳搞掂。」
Ranee為籌備今次藝術展花了近一年時間,共五組作品,包羅裝置藝術、錄像、繪畫各種元素,名為《女(男)人》的作品,是她為今次展覽而特別創作,Ranee訪問了身邊朋友對女人的不同聯想及定義,構成16組有趣又看似互不相干的陳述,而旁邊有兩個木櫃,拉開每個櫃子,入面放了不同的物件,例如驗孕棒、大頭針等,供大家自行解讀,Ranee笑言所有道具之中,最難找的是一支顯示Positive(+)的驗孕棒:「因為真係冇得做假,一定要搵個大肚婆去驗,本來搵咗個婦產科醫生,叫佢搵啲孕婦幫手,但最後都搵到個有孕嘅朋友。」
另一個作品《尋找在在》是三段由她操刀拍攝的短片,講的是Identity(身份),分別由她本人、她養的小花貓以及她的兒子擔當主角。在第一個短片中,Ranee將自己塞進一個大型行李箱內,鏡頭一轉,Ranee拖着行李箱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內遊走,每到一處都會把一張紙剪成圓形,最後再將所有圓形串連一起,Ranee形容這是「Life Journey」﹕「生命就係一個旅程,我帶住自己去找尋,而生活就係一點一滴嘅串連。為咗拍呢條片,我搭勻香港所有交通工具,仲去機場扮搭飛機。」Ranee坦言今次是她首度拍片,沒有專業的材器,只靠一部iPhone及一位好友協助。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意念。
展覽全部圍繞着Ranee生活中的人與事,甚至社會百態,以香港為舞台,香港人一定有共鳴。作品《我們一起看過的馬戲》,是一組四幅的畫,以馬戲團作包裝,手法幽默,但反映的卻不是太開心的社會現象,其中一幅玩雜耍的小孩未有穿着褲子,正正暗喻自由行小朋友隨街便溺的問題,畫紙底下是紙尿片包裝紙,意思明顯,Ranee續說:「其他幾幅係反映搶奶粉、搶床位嘅問題,我想用幽默手法去睇比較嚴肅嘅問題,其實我唔係要將件事誇大,而係想帶出呢啲問題,我哋可以點去自處。」
至於擾攘多月的社會議題——佔中事件,Ranee在展覽中也有涉及,但沒有政治立場或批判性,她採用裝置藝術的手法,在現場放置梳化、小茶几、電視等家具,電視正播放着佔中的新聞片段,牆壁投影着花火,觀賞者可以坐在梳化上參與其中,Ranee作出解釋:「個作品叫《在2046回望那年的煙花》,我想將場景設定喺2046年回看佔中事件,從一個比較遠嘅角度去睇,應該會睇得更客觀。」電視中放催淚煙,而牆後放煙花,是諷刺?是自幽一默?沒有答案,由你隨意想像。
展覽的場地相當特別,名為Popsy Room,是一間把藝術與食物結合的藝廊,日間是普通藝廊,晚間會提供佳餚(左圖),讓客人邊品嘗美食邊欣賞藝術品。大廚更會因應所展出的藝術品而創作出相關主題的美食,互相呼應,直至展覽變更,才會更換菜單。
採訪:陳嘉敏
攝影:劉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