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時光:談何容易(下)

「社區建築」的論述能夠引起關注,亦始於二次大戰後現代建築的那份過於強調Functionalism(實用主義)的思潮所致,急速的非人性設計已達致近乎氾濫的地步,只着眼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結果,只會對環境造成不可挽救的破壞。有見及此,理論界亦開始重新思考Small is Beautiful(小即是美)的概念,要讓大家的步伐慢下來,從細節和人性化入手,建築師和理論家也再次正視人和小社區的需要,而不是清一色的大白象工程。他們要放棄壟斷關於樣式、品味和規劃等知識,準備接受這個建築和思潮界的運動,嘗試去設計和試行多套能夠讓受影響居民可以參與和表達意見的合作及工作模式,例如相關課題的講座、設計工作坊、聽證會、不同的意見收集平台、組織居民管理和監察組等。

可是「社區建築」的概念,經過30多年來不斷推廣和試驗,究竟可以有幾成功,相信你我必定有目共睹,要面對的阻力和矛盾也顯而易見。實際上,要求建築師規劃師等總要視「一般人(正如受東北發展影響的居民)的觀點是寶貴的」確實有點不切實際也過於理想化。而且,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權力,涉及太多利益分配問題,這是一個最醜陋的政治課題,關係到當權者的管治權力。但肯定「社區建築」所倡議的結合本土性,發展社區意識,增加居民投入和認同感等理念,對今日已經被內地化的香港是十分珍貴,所有關注香港城市發展的朋友應該竭盡所能且盡力捍衞。

網址:www.facebook.com/lamwaimei/

林慧美‧寫作人「日本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