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貴權 留住美好時光

60、70年代的香港,生活簡單,民風樸實,縱使物質並不富裕,但人人臉上都帶着笑容……來到今天,物質豐盛,往日那份簡樸卻早已銷聲匿迹,想緬懷舊情,惟有靠一幀幀舊照片。

展覽「黃貴權的影像世界––我的60~70年代香港」,展出著名攝影師黃貴權拍下的舊照,精心的構圖、刁鑽的角度,展現了昔日香港的面貌,當中的人情味,盡在不言中!

反映時代

退休前是內科醫生的黃貴權,1959年港大畢業後,即懸壺濟世,1966年在英國深造回港,有感一生都要面對生老病死,很想找一門藝術來陶冶性情,令生活多一點趣味,後來遇上攝影大師鄧雲峰,遂開展了業餘攝影師之路。

是次展覽帶來50幅相片,全是黃貴權早期的作品,當中分為6大主題––漁村憶夢、屋邨記影、勞動讚曲、落日抒懷、街頭寫照及宗教民俗,縱使畫面是純粹的黑白灰,卻將舊日香港的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及多姿多采表露無遺。以勞動讚曲為例,展示了農夫插秧、工人搭棚等勞動百態,記錄了香港由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會的歷史進程。黃貴權說,當初並非刻意要拍出具時代感的作品,只想捕捉有趣事物,如今回望這些作品,才發覺處處流露往日情懷。「當年的社會並不富裕,生活環境簡陋,但人的面上總是流露開心的表情,可見物質不是令人快樂的必要因素。」

力求完美

業餘也可以很專業,黃貴權對美學的追求,比很多全職攝影師還要執着。在他眼中,攝影不能忽略美感,必須寫實與畫意並重,故每次舉起相機,他都會仔細研究構圖、光源等。「不論作品是紀實還是抽象,同樣反映了作者的主觀感情,所以表達上要讓人一看就明,毋須額外的文字交代。」正如是次展出的作品,人的動作、表情等細節都巨細無遺地呈現,配合細心鋪排的拍攝角度、準確的捕捉時間,讓人感受到當年的氣氛,這就是大師級作品的感染力。

他還語重心長地提醒後輩,若想當有質素的攝影師,不要單單專注攝影,更應從多方面增進個人修養,像電影、音樂、油畫、中國畫等等,從不同藝術層面吸收養分,才能拍出有內涵的作品。

展場知多啲

是次展覽於時代廣場新設的「廳堂博物館」(Living Room Museum)舉行,展館由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的學生設計,以「Sometimes」為主題,旨在把場館定義成一個能打破常規、激發無限可能的地方,提供不同類型、層次及深度的活動,給大家參與其中,擴闊眼界。

黃貴權的影像世界––我的60~70年代香港

展期︰即日至2月1日

時間︰10:00am~10:00pm

地點:銅鑼灣時代廣場Living Room Museum

查詢電話︰2118 8900

Artist's Profile

現年83歲,1966年起隨攝影大師鄧雪峰學藝,70年代參加國際沙龍之黑白及彩色照片畫意組,9次名列世界十傑,4次獲第1。個人榮譽包括:1984年獲頒美國攝影學會FPSA(高級會士)名銜;1986年獲頒聯合國屬下國際影藝聯盟MFIAP(攝影大師)名銜;2003年獲頒英國皇家攝影學會Hon. FRPS(榮譽高級會士)名銜等。

撰文︰蔡素文

部分攝影︰方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