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諺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關乎人類命運預測的12星座,也不可能一年半載就確定。古巴比倫的占星文化,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傳入兩河流域,古希臘、古埃及的占星家與宗教家,就把它發揚光大,各自編製星座圖。
到了公元2世紀,古希臘的天文學家托勒密繪製了48星座圖譜,用作研究天文;宗教家則把星座與天神配合,用來預測運程。後來,占星家把48星座整合為24星座,經過長時間應用,又再分為12星座。這12星座就是太陽軌迹黃道的12等份,而中國古代天文學亦有類似的黃道劃分。古代先賢在沒有天文望遠鏡的情況下,在地球不同地域對天文有如此共識,令人佩服。在實際生活中,天文、地理息息相關,古代航海家就是靠這些星譜資料,在大海中辨認方向。
到了1922年,國際天文學會召開聯合大會,決議將天空劃分為88個星座,並統一名稱。1928年,再將88個星座分為3個天區,而黃道附近佔12個,與自古沿用的12星座位置大致相同。而中國2,000多年前,已有歷史記載,天空分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3區。可見,中國占星術絕不比外國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