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要靠人走出來的,敢於踏出第一步,才有望通向成功的大門。商界出身的何靜瑩(Ada),曾組織樂隊到災區探訪、創辦毛衣廠社企、推動邊青品格教育、擔任音樂劇及紀錄片監製……每一件事都不是易啃的「骨頭」,卻被其「敢動」個性一一克服,對我等旁觀者而言,其人生經歷絕對是一套正面教材。
Ada的人生經歷豐富,早年因創辦毛衣廠社企、重塑「香港製造」而成為媒體焦點,近日又因一齣正在放映的紀錄片《爭氣》而備受關注。影片由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楊紫燁執導,內容講述一群年輕人如何透過參與一場音樂劇,改變了人生價值觀,當中有心光盲人學校的視障學生、新移民、Band 3中學學生,都是社會上容易被忽視的一群。Ada是該片的監製,鏡頭下記錄的音樂劇同樣由Ada監製,是「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推動的品格教育劇場《震動心弦》。Ada表示,2008年得悉委內瑞拉有個名為「El Sistema」的計劃,透過組織交響樂團,協助邊青提升自我,令她明白到讓年輕人經歷嚴謹的音樂劇訓練,可感受到善用時間帶來的滿足感,因而啟發她創辦「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藝術訓練,推動品格教育。
其實Ada之前很少跟邊緣青年埋身接觸,但對於虛耗光陰的宅男宅女,卻很想扶一把。
「30歲前,經歷了每周工作80小時以上、至少一兩天通宵加班的商界工作,體力透支了,同時為人生方向感到迷惘,覺得這種『令有錢人更有錢』的工作不適合自己,於是毅然辭工,用1年時間遠赴多明尼加共和國和危地馬拉,探訪當地慈善機構,希望從別人的熱誠分享和個人獨處中重塑自我。回到香港後,我為前路掙扎了整整18個月,那段日子完全沒有工作,真正做了一名宅女,對我來說,這種生活比死更難受……」幸好,Ada學懂趁這段人生空檔與內心坦誠對話,能在看不到未來中保持盼望和信心;與此同時,正因為這段宅女經歷,令Ada對那些迷惘的年輕人感同身受,因而希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伸出援手。
看過Ada最新出版的散文著作《敢動人生》,不得不佩服其「敢動」經歷,一次又一次挑戰自己未曾觸及的領域。由管理及發展一間60多人組成的本地社企,到透過音樂劇訓練推動邊青的品格教育,再到與奧斯卡得獎導演合作拍攝紀錄片,每一次都是新手上場,需要克服的困難何其多,但Ada從不「將貨就價」,每次都不斷催逼自己追求高質素。
當然,新手要做出高質素,沒有捷徑,除靠拚命外,就是不停地問問問。可是,人愈大,愈難去問,皆因發問、請教,彷彿承認自己「唔掂」。貴為哈佛碩士、商界女強人,Ada不但不恥下問,更把自己請教的對象說成是「洪七公」。
原來初中時,Ada為逃避成長的迷惘,一度躲進金庸的武俠世界。在她眼中,L plus H的董事們,正是她的「洪七公」。「這班董事都是實業家出身,我們的關係,像『洪七公與傻郭靖』多於『股東與受薪經理』,他們常提醒我要『知恥近乎勇』,令我敢於向他們報喜、報憂,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盲點和需要調適的地方。直到現在,我們仍不停通過Email、電話、WhatsApp聯絡,我不用在他們面前逞強,可毫不客氣地施展『吸星大法』,吸取他們的人生經驗和智慧。」
工作如此,寫作亦然。身為番書妹,Ada自認中文不夠好,要用中文寫專欄、出散文,難度可想而知。「幸運地找來前突破出版社總編輯馬鎮梅幫忙,近一年多,每周我都把專欄初稿給她修改。隨着我的進步愈大,她的修改力度也愈強,每次都有很多令人觸目驚心的紅字……」能放下身段,如此「敢問」,或許就是成功人士的必修「內功」。
取得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碩士學位,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等工作。
2008年組織「香港特種樂隊」,給四川地震災民提供音樂治療,獲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頒授「人道主義獎」;翌年於屯門開設毛衣廠社企「L plus H Fashion」,讓老一輩技工發展所長。去年再創辦「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並先後為音樂劇《震動心弦》、《逆風》及紀錄片《爭氣》出任監製。
撰文:李潤康
部分攝影:蔡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