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冷風吹至,不少人開始受肌膚乾燥問題滋擾,若不加以正視,甚至有可能引致濕疹問題。是時候檢視一下自己的護膚習慣了!洗澡的水溫是否過高?塗搽潤膚膏的方法是否正確?選用的護膚品又是否合適?這些細節均有機會令皮膚問題惡化,不妨聽聽醫生提供的保健貼士,盡快展開護膚大計吧!
濕疹常與乾燥皮膚扯上關係。入秋後,溫度與濕度同時下降,對皮膚構成一定刺激,有人使勁地搔抓癢處,且愈抓愈癢,結果有可能抓損皮膚,增加受細菌感染的機會,繼而引致濕疹。面部、手腕,手肘和膝蓋內側,均是濕疹最常出現的位置。病徵包括痕癢、乾燥、變紅和發炎,有時更可能滲液和爆裂。
部分用於治療濕疹的藥膏含類固醇,患者只須遵從醫生吩咐,適當地外塗藥膏數天,應可改善病情。有時醫生亦會處方口服抗敏感藥,跟足指引用藥,同樣可解決問題。或許你會問:皮膚乾燥,無人幸免,豈不是人人都會成為濕疹患者?皮膚科專科陳厚毅醫生指出,如果家族成員曾患濕疹,或屬敏感皮膚人士,患濕疹的風險才會較一般人大,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
踏入秋冬,很多人視熱水浴為一大享受,但原來水溫過熱、洗澡時間太長,均會令皮膚遭殃。陳醫生解釋:「不少人愛把水溫調到很熱,以為水溫愈高,代表清潔效果愈好,殊不知皮膚表面的油脂,具鎖水功效,水溫太熱會破壞這層油脂,所以大家不宜用太熱的水洗澡,理想水溫是攝氏37度左右,洗澡時間亦不宜太長,5至10分鐘便可。」
選擇沐浴產品方面,以鹼性不高的款式為首選,因鹼度過高會刺激皮膚,敏感肌膚者必須注意,並要謝絕含香料成分的產品。陳醫生又提醒大家,朋友用過讚好的產品,未必適合自己。成分天然或有機產品,亦未必一定最好,因為每人肌膚特性各異。「我覺得嘗試最重要,第一次購買某款未用過的產品,切勿買太多,用後覺得適合,才好繼續使用。」
想肌膚保持滋潤,須長期進行補濕。陳醫生說:「有人以為一次過在肌膚塗上厚厚的潤膚膏,就足夠皮膚一整天的吸收,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首先,身體每天會不斷活動,塗在皮膚表面的潤膚膏會愈變愈少;其次,對於油脂分泌旺盛的人,若毛孔被厚厚的潤膚膏遮掩,有可能引發暗瘡,如果阻塞毛囊,更有機會招致毛囊炎,所以每次只須薄薄地塗上一層,次數頻密一點便可。同樣地,潤唇膏亦要密密搽。」
至於潤膚產品的補濕成分大致有3類:一是封閉性保濕物質,如凡士林等,這些物質如皮膚表面的保護膜,可防止水分揮發;二是保濕劑,如透明質酸、甘油、維他命B5, 可吸引及鎖住水分,替皮膚表層補水;三是潤滑劑,如丙二酸,可填平皮膚微細缺口,填補角質細胞之間的空隙,減少水分流失。選購潤膚產品時,記得留意標籤。
從中醫學角度,肺氣與秋氣相應,秋燥傷肺,尤以深秋為甚,故適宜潤肺除燥以養肌膚。此外,腎氣與冬氣相應,秋冬期間宜養陰,既可養皮毛,又能滋肺腎。葉英良註冊中醫師特別推介2款秋冬護肌湯水,供大家參考,但須注意,若有外感、燥熱、痰濕重時,不宜滋補。與此同時,服用人士要避免進食辛辣、燥熱食物。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材料:當歸5錢、生薑1両、羊肉半斤、紅棗5粒、馬蹄4両
做法:清水12碗煲2小時
功效:溫中補陽、補血養顏
適用人士:氣血不足、面色蒼白者
注意事宜:性質溫熱,外感、燥熱人士不宜
材料:黨參1両、熟地5錢、製何首烏5錢、雲茯苓1両、烏雞1隻、紅棗5粒
做法:清水12碗煲2小時
功效:滋腎補氣、養顏美髮
適宜人士:氣血不足、面色蒼白、腎虛脫髮者
注意事宜:性質平和而偏溫,外感、燥熱不宜
撰文:黎雅麗
攝影:郭凱敏
鳴謝:皮膚科專科陳厚毅醫生、葉英良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