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每逢閏月雙倍孝親

漢武帝的《太初曆》確定正月為歲首,又引入中國獨創的「二十四節氣」,取消逢閏月必是閏九月的舊制,改為把閏月設置在無中氣的月份。其後,南北朝祖沖之的《大明曆》、唐代僧一行的《大衍曆》、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曆》,都對《太初曆》作出修正和增加新內容。到明代末年,天文家與曆法家編成新曆法交崇禎皇,擬名《崇禎曆書》,可惜來不及推行,明朝就亡了。

到清初,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對此書加以整理,正式採用太陽在黃道運行的精確位置來定「二十四節氣」的恒氣,呈送給清政府,順治皇帝「冷手執個熱煎堆」,下命司天監校對訂正,把它命名為《時憲曆》,並在順治二年(公元1645)頒布,這是中國曆法至今最後一次修改。今時今日,沒有人叫它《時憲曆》,大都稱它為農曆、夏曆、漢曆、新曆。話又說回來,為甚麼顓頊要把閏月固定在農曆九月呢?這是因為秋收之後,農閒生活節奏放慢,氣候宜人,一切都有利於敬老、辦喜事、享樂、養生。後來,漢武帝的《太初曆》雖然取消了只設閏於九月的舊例 ,但不論哪一個月是閏月,都鼓勵子孫要雙倍孝敬長輩。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