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內地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品拍賣市場,除中國畫外,陶瓷亦深受投資者歡迎。中國自新石器時代開始製造陶瓷,至宋、元、明、清代,工藝已登峰造極。行內人表示,看書或欣賞實物是累積鑑賞經驗的好方法,有見及此,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開辦「中國古代陶瓷鑑賞證書」,讓學員透過實物鑑賞、參觀博物館、古董店、拍賣活動等,提升鑑賞能力。
時至今日,不少中國陶瓷成為拍賣市場上的常客,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應是曾在2005年創下2.3億人民幣天價的元代青花瓷作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若大家想對中國古代陶瓷有更深入的了解,可考慮報讀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開辦的「中國古代陶瓷鑑賞證書」,學習由宋代到清代陶瓷的收藏與鑑賞知識;適合古董陶瓷愛好者、有意投身相關藝術行業的人士報讀。
課程導師兼資深古董商吳千帆表示:「宋代至清代是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每個朝代都有其特色。宋代理學盛行,連帶藝術品亦滲入相關元素,陶瓷器皿顏色呈自然色澤,主題崇尚自然。到了元、明兩代,不但突破前朝技術,還受到中東影響,所以畫功更好、顏色更豐富。至於清代,風格趨向華麗,出現獨特的『洋彩』(即「西洋的彩色」),無論在畫法、題材、光暗等方面,均有西方藝術的影子。」
課程設「清代陶瓷鑑賞及收藏」、「元明代陶瓷鑑賞及收藏」、「宋代陶瓷鑑賞及收藏」3個單元。單元於不同月份輪流開辦,只要修畢所有單元,學員可獲頒證書。
如何掌握鑑賞中國古代陶瓷的能力?吳千帆認為,學習知識之餘還要累積經驗。除教授專業辨偽科學理論及方法外,學員還可透過實物鑑賞、遊覽博物館、參觀古董店、參與拍賣會預展等,一點一滴的累積鑑賞經驗,提升實力。
他解釋:「在課堂上,學員有機會鑑賞陶瓷實物,而瓷品碎片是其中一種重要教材,無論在胎釉、紋飾等方面,都能反映出每個朝代的特色;透過觀察真品,有助學員辨認不同朝代陶瓷的特徵。」他更補充,除古董店外,本港亦有不少可近距離鑑賞陶瓷的博物館,如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等,課程會安排學員參觀博物館。另外,參與拍賣會預展亦可讓學員親手觸摸珍貴的藝術品。
用眼睛「多看」可提升鑑賞能力。除參觀外,學員亦可透過閱覽相關書籍,學到有用的辨認陶瓷知識。現時,有不少人仿造古代陶瓷贗品牟利,想不到連書籍亦有這種情況!吳千帆曾以600多港元買到一本古代陶瓷書籍,書中有大量古代陶瓷相片。但他表示,作者不可能擁有這麼多價值不菲的陶瓷器皿,所以資訊全不可信。要掌握較可靠的資訊,應選擇由大收藏家、大博物館、大學教授、博物館館長、研究員等製作的刊物。
作為資深古董商,吳千帆建議有志投身古董行業的學員:「應先累積一年半載鑑賞陶瓷的經驗,方開始進行古董買賣。初時可以民窰為主,因為這類陶瓷較少出現贗品,價格由幾千至幾萬港元不等,風險相對較低。做了2、3年後,可嘗試涉獵官窰陶瓷,這類作品價格高,贗品亦多。貨源方面,在外國地攤或古董店能找到佳品,我曾經在外國地攤以US$600(約HK$4,680)購得一件清道光時期的瓷器,估計值百多萬港元。」
課程名稱:中國古代陶瓷鑑賞證書
舉辦機構: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對象:中國古董陶瓷愛好者、有意投身古董或藝術行業的人士
開課日期:10月25日
學費:$3,900/科(共3科,30小時)
網址:www.ouhk.edu.hk/lipace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