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通Sue Chang 心繫鄉‧港

仁川亞運揭幕,民族性特強的韓國人,無不熱切期待,90後中韓混血兒Sue Chang也不例外。

早於7歲已移居香港的Sue,適應力超強,小三已講得一口流利粵語,但心繫家鄉的她,一直緊貼韓情,近年更化身韓國通,透過出書、拍片,給凜冽的「韓」風添加有趣的內涵。

低調出發

1997年,香港回歸;同年,Sue隨父母來港定居,特別的身份,不一樣的環境,令其成長故事充滿趣味。

「初來香港,一句中文也不懂,卻被安排入讀主流小學,試過默書捧蛋、考試包尾,我第一句識講的廣東話是『黐線』!後來,得老師幫助,小三已講得一口流利廣東話,成績亦漸見進步。其實讀小一時,自覺像外星人,很期待周日返教會,因教友都是韓國人,感覺如回到故鄉。曾埋怨爹哋、曾發夢到國際學校上學、曾夢見學校來個韓籍同學……記得有一次帶了泡菜回校,因氣味太濃,擔心別人報以奇怪眼光,不好意思拿出來,最後只好走到廁所,把泡菜沖走,深信做人還是低調一點比較好。」

享受認同

入鄉隨俗,Sue的成長歷程跟一般港人無異,很多生活細節也很「香港化」,亦會留意港台偶像。「其實高小年代,我的中文已學得不錯,韓文卻有點生疏,於是媽媽要我多接觸韓國文化,像漫畫、小說、流行曲等,所以小時候的我,已躋身韓迷之列。不過,早年的韓風未成氣候,沒有太多人對韓國感興趣,及至近年韓流崛起,我的身份在別人眼中才變得『特別』起來!現時在網上教韓文,不時收到香港女生用韓文留言,真的很開心,因為她們喜歡韓國,同時亦喜歡我……」Sue表示,混血兒的身份,讓她樂在其中,除可結交多些朋友,說話時夾雜(中韓)雙語,亦帶來不少方便,但由於媽媽不懂中文,家裏規定一定要說韓語。

反思傳統

談到港、韓兩地的文化差異,Sue即時想起小學三年級的一段往事:「那次到訪同學的家,見到其爸爸正在掃地、洗碗,真的很愕然,心想:『這是甚麼現象?爹哋要做這些事?』在韓國家庭,男人不可接觸廚房,尤其是爹哋,哥哥亦是。任何污糟的事,也是由妹妹做……人大了,對這事有另一番體會,我覺得要找男朋友,港人比較好,至少肯聽女仔意見,韓國的男生太大男人了,有主見的女人,實在受不了!」此外,看過韓劇的話,不難察覺這國家很強調輩分、很堅持傳統:「在韓國,長輩說一,後輩不可Say No,這是事實。有個香港朋友跟韓國男生拍拖,3個月就分手,原因是韓國爸爸接受不了……至於我們這些住在外地的韓國人,同樣重視輩分,很怕爹哋,每星期到教會跟人打招呼,務必作90度鞠躬,否則會被評為無家教。當然,早前一宗沉船慘劇,對韓國人帶來很大打擊,我的家人對這事亦反思甚多,爹哋更有感而發:『大人講的話,你可以聽,對與否,自己要作判斷。』」

為國感動

心繫家國,亦是韓國人的特性,Sue身為半個韓國人,又在外地生活多年,但遇到國家有大事發生,總會在遙遠的他方鼎力支持。

「香港是我長大的地方,韓國則令我憶起兒時逸事,兩處都鍾意。但一聽到韓國國歌,我會起雞皮,很感動;看着少女時代、Big Bang等天團的演出,我會很投入、很自豪。我不是球迷,但世盃期間,為了支持韓國隊,我和一班韓國朋友齊齊穿上紅衫,在臉上繪畫國旗,睇波兼打氣,每當韓國隊錯失一球,我們都心痛地叫喊,恍如與球員同在。正如現在舉行的仁川亞運,我也十分期待呢!」

Profile

中文名「張厚耀」,首爾出生,爸爸是中韓混血兒,媽媽是韓國人。

1997年移居香港,現為alazizi的插畫師,活躍於推廣韓國文化,曾出版《Miss Sue Chang韓語小教室》、《Miss Sue Chang吃喝玩樂學韓語》等書籍,今年年中獲韓國觀光公社委任為「韓國旅遊大使」。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方偉堅

服裝:MO & CO.

場地提供:Midtown 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