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師For Better Life

一身藝術氣息,滿腦子天馬行空的Idea,玩轉港式蝸居設計。這大概是市民心目中室內設計師的形象。然而,室內設計師Anson Cheng的入行故事卻完全相反––每天到地盤監工、學裝修、畫圖則,周旋於客人及裝修師傅之間……入行至今逾15年的他,處理逾500個設計企劃,涉及住宅、辦公室、店舖、展覽會、陳列室甚至品牌發展等;近年更自立門戶,大展拳腳。若想知道如何入行成為室內設計師,聽聽Anson的分享就對了。

發揮機會多

Anson在行內經驗豐富,目前主理室內設計及工程管理業務,其作品曾多次獲得室內設計及家居品牌相關獎項。但其實他的設計之路並不平坦。中五後修讀設計文憑課程後,他有志於室內設計發展,深感學歷不足。他說:「這一行很講求經驗,但學歷始終是『入場券』。因此唸完設計後,再修讀室內設計相關的高級文憑課程,自我增值」。

畢業後,Anson在一家「蚊型」公司工作,卻取得一生受用的經驗。他憶述:「那時跟老闆東奔西跑,主要是見客。大部分客人都想住靚屋,卻不懂表達意願,誤以為家居設計得像雜誌示範單位或酒店,就很漂亮,沒考慮實際需要。因此,室內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是與客人溝通,透過面談了解其喜好、生活習慣及實際需要,並把各種元素與他們心目中的美糅合起來,成為華實兼備的設計。」

除了溝通之外,見微知著亦很重要。Anson坦言:「若客人是左撇子,就要設身處地想像他開門、拉抽屜甚至睡覺的方式,做出適合的設計。例如客人的家庭有小朋友,你就要為他們安排較矮、少棱角的家具,在客廳劃分不同空間,讓大人細路都能享受家居樂。」

用腳走出經驗

香港地少人多,地產商之間競爭激烈,導致市面上出現不少「怪盤」。由舊式唐樓、豪宅、商舖、辦公室、食肆以至「劏房」,Anson都接觸過。「房子結構、樓高、牆身、渠管以及電線分布,設計師均要考慮到;例如房子太窄、樓底較矮,如何利用空間、顏色、光線、物料等營造寬敞感覺?」曾操刀逾500個設計企劃的他認為,最重要是有清晰的「空間分布」,特別是蝸居及開放式單位,平衡公共空間與個人天地的需要,是很重要的。

在了解以上條件後,設計師就要做資料蒐集 。他說:「初入行時,網絡不像現時發達,要經常『行街』,親身到家具、燈飾、地磚、牆紙及五金店等取材,日日走遍港九新界。有時還要把很重的物料,拿回公司作測試。雖然辛苦,但過程中學到不少知識。」因此,他提議有志入行的同學,除上網蒐集資料外,多欣賞好的設計,更要親身接觸不同建材,了解其特性。

不能紙上談兵

在做完資料蒐集,室內設計師就要繪畫設計圖,並與客人開會、作簡報。Anson表示:「初入行時,我跟其他設計師『學師』,用鉛筆繪圖、做模型,要做到房子的燈光、顏色及家具配搭,讓客人透過模型了解設計理念。」但要做出客人滿意的設計,殊不簡單,他坦言要有耐性,懂得引導客人說出所想,才能得到答案。

做室內設計不能紙上談兵,監督施工亦很重要。他說:「讓地盤管工、裝修師傅明白你的設計之餘,同時聽取他們的意見,絕不容易。我入行時試過在地盤監工,雖然日曬雨淋,卻觀察到師傅的工作與溝通方式,學到裝電掣、髹油等裝修技巧;工作時自然能平衡設計及實際施工的差異。」

現時,Anson已自立門戶,以「For Better Life」作為工作的宗旨,兼顧設計及公司的營運,但他仍不忘增值。「入行以來我不停進修,唸小型工程、心理學、客戶溝通及商業管理等短期課程。閒時去旅遊,愛尋找世界各地最新、最特別的好設計,為下一個Project做準備。」他鼓勵有志入行的年輕人,多看、多想、多嘗試,自然能創出自己的設計風格。

撰文:戴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