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哥鬥戲建自信

戲劇教育有助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活動策劃能力、溝通能力等,因此吸引不少學生參加戲劇學會、工作坊等。但這些活動僅屬「入門級」,若要了解專業戲劇製作,就要另闢蹊徑。有機構上月舉辦了「暑期青少年戲劇體驗計劃」,吸引全港數十所院校共100名學生參與;他們在專業戲劇工作者指導下,涉獵台前演出、幕後工作、製作統籌等,質素直逼專業水準。由此可見,戲劇教育除了上述功用,更能凝聚學生的力量,在舞台上發光發熱。

擴展活動規模

青少年需要認同,如能在某件事或工作上做出成績,對他們建立自信心,有很大幫助。非牟利組織IT-IS-EASY MINISTRIES看準這一點,連續兩年與多元創作藝術團體「騎士創作」合作,舉辦「暑期青少年戲劇體驗計劃」。此計劃在暑假之前公開招募年齡介乎12至23歲的青少年,為他們提供兩個月的舞台劇培訓及綵排,最後在暑假完結時,作畢業公開演出。

計劃去年第一次舉辦,成功培訓25個學生參與演出,今年更把計劃擴展至全港,邀請31間學校共100名學生參與。而畢業演出設兩場,分別在元朗劇院及灣仔演藝學院舉行公演。活動藝術總監Charles Chan表示:「今次演出的劇目是聖經故事《路得記》,希望讓青少年透過專業正統的戲劇訓練,認識社會和家庭價值,同時展示創意及技能。透過參與正式公演,助學生們建立自信,肯定自我。」

百名學生參與

是次計劃邀請專業舞台劇界人士擔任導師,Charles指出,雖然整套劇的教育工作及策劃由導師帶領,但台前幕後各崗位均由學生負責,包括話劇演出、舞蹈、歌唱、服裝設計、舞台管理等,讓他們學習專業舞台劇的製作流程。在招募學生期間,大會讓他們視乎興趣和投入程度,決定參與幕前演出或幕後工作,即使沒有相關經驗亦無任歡迎。他補充,活動的導師皆為職業戲劇工作者,不少是演藝學院的畢業生,有5年或以上的教學經驗,質素有保證。

Charles更解釋:「《路得記》由舊約聖經故事改編而成,我們於劇中加插流行音樂及歌舞,將年輕人的充沛活力及現代元素注入其中。」劇目的公演劇本由專人撰寫,導師在編曲、編舞須作出平衡,不着重複雜的演技,旨在讓每位參演的同學都能有所發揮。

開拓專業視野

今次擔當演員的梁凱桐同學,就讀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今年升中三。她對戲劇很感興趣,活躍於學校的戲劇學會活動,在老師的推薦下第二次參與該計劃。她表示:「今年的演出較去年更有規模,讓我見識到更專業的舞台劇製作。而在培訓時,導師除了教授演戲技巧外,還會透過遊戲帶出甚麼是演戲。」她在演出中除了挑戰演技,還要應付歌唱部分,直言嘗試更多得到更多。

於IVE就讀視聽娛樂科藝高級文憑第二年的姚詠森同學,首次參與計劃,就主動要求擔任執行舞台監督。原來,她曾擔任助理舞台監督,對今次的工作有一定認識,例如要負責演出的技術安排和各項操作的進行,與燈光、音響設計師和導演充分溝通,製作提示本,以便在演出時對各控制員作出音響和燈光提示等。

她坦言,今次有機會接觸專業的舞台製作,更肯定自己發展的路向,日後亦會專注幕後工作。

《路得記》

日期:9月5日、6日(7:45pm)、9月6日、7日(2:15pm)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票價:$30(註:元朗劇院演出已於8月底完結)

撰文:李潤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