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歐遇上中樂

那些年,學生哥「玩」中樂,不外乎是為了陶冶性情、「省」靚Portfolio;這些年,中學生「玩」中樂,技巧出神入化之餘,更衝出香港,揚威海外。說的是拔萃男書院中樂團團員在上月中遠赴東歐,首次參加國際音樂比賽的他們,一舉擊敗世界各國對手,勇奪金獎及全場總冠軍!究竟中樂到了東歐,產生甚麼奇妙的化學反應?同學們有甚麼得着?且聽這群小男生的分享吧。

衝出亞洲 推廣中樂

第6屆Bratislava International Youth Music Festival,由7月27日至29日一連3日於斯洛伐克進行,吸引世界各地青少年音樂隊伍參與。由中一至中五學生及部分畢業舊生組成的拔萃男書院中樂團,參加了Free Instrumental組別的賽事及開幕典禮的音樂會。

首次參與國際比賽,帶隊的黃家朗老師與團員們都很興奮,他表示:「學校希望同學透過表演推廣中樂,從學界到社會,從香港到世界,讓音樂愛好者認識中樂和香港音樂教育的發展,讓學生與不同國家的青少年交流,增廣見聞。」

是次活動由舊生發起,利用半年時間準備,賽事的選曲、樂器及物流工作,均由學生一手包辦。樂團胡琴手方思博表示:「團員們在斯洛伐克王宮的Mirror Hall進行表演。我們將中樂帶到歐洲,有很大衝擊,歐洲的青少年遇上中樂,則好奇萬分。外國學生聽到蛇皮二胡發出的聲音,皆感到驚訝,紛紛向我們請教呢!」

國際演出 技術升呢

香港資深作曲家郭亨基今次擔任樂團指揮,更於比賽中獲得最佳指揮獎。他笑言:「學生們包辦選曲、編曲、練習,我完全毋須操心。第一首《太平山下不夜城》包含廣東及潮州音樂的元素;第二首《趕街》則富有雲南少數民族色彩;第三首曲《春來懷古》屬特色客家漢樂;而第四首則選取了《花好月圓》」另外,樂團採用的樂器種類多元化,吹、彈、拉、打並用,音色變化與組合豐富,他相信這是致勝的關鍵。

以往,樂團多參與本地校際音樂節,而面對國際賽事,同學都嚴陣以待,勤加練習8至9首曲目,更學習新型樂器。方思博更特地到內地學習胡琴,回港後充當小老師,教其他成員演奏。而表演經驗的累積,也提升了他們的「執生」能力。琵琶手梁家樂稱:「在琵琶齊奏時,用來彈奏琵琶的右手假指甲突然飛脫,幸好我趁機用其他假指甲補上,最後才順利完成演奏,沒有影響到觀眾的整體感覺。」

鍛煉毅力 終身受用

其實除了演奏技巧的提升,今次比賽亦鍛煉了團員們的獨立能力。負責吹奏笙的許浩銘則直言:「我們在老師協助下參與計劃行程,甚至與不同的旅行社及航空公司磋商,這些籌備活動的經驗,不可多得。而樂團在斯洛伐克王宮的Mirror Hall表演,由於場地沒有電梯,大家搬運大型樂器走上3層樓上台,沒有一個人叫苦;亦是一種毅力的鍛煉。」

另外,時間管理及團隊精神亦是團員們的重要得着。黃家朗老師表示,今次出團沒有一個人遲到,大家都準時集合、練習,彼此間亦有良好的溝通,而這些待人處事的態度與技巧,在課堂或書本難以學到,同學可終身受用。

郭亨基則表示,樂團成員有不少已踏上音樂之路。而從前中樂的學習及發展集中於中國及東南亞等地區,現在卻能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令學生的音樂視野得以擴闊,吸取西洋音樂的精髓,融入中樂的表演之中,將來中樂會有一番新景象。

撰文:麥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