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校園飯堂

美國三藩市的中學校區當局,最近積極尋找對策,希望能令學生多點留在校園內進餐,因為學生都被學校附近的食肆吸引,不願留校。而當局又認為,他們斥巨資津貼的學校午餐,在質素和營養上均對學生更有保障。

當年在香港就讀的中學,飯堂小食店由一對中年夫婦經營,他們是最典型的士多老闆,既街坊又親切,不過他們對錢銀這回事也頗「執着」,例如馳名的滷水翼,竟然沒有公價,而是靠老闆娘用「目測」來定價,大隻一點便貴一點。

不過,價錢又同時與「人情味」掛鈎,假如你身上只有5元,但那隻雞翼要7元,你表現得飢餓及可憐一點的話,善良的老闆娘往往會「算喇算喇,賣畀你啦!」但鐵面無私的老闆卻會「無得傾,來價都唔止啦!」同學仔從中學習到,與老闆娘打好關係的重要性,這亦是一堂重要的「人際關係課」。

隨着年紀長大,我們對飯堂的看法亦慢慢轉變。一般來說,大家只會愈來愈討厭飯堂,覺得它的食物太單調,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覺得在飯堂內吃午餐是一件很「小朋友」的事。要大搖大擺的離開校園,光顧外面的餐廳,向侍應點菜,才是「大個仔」的表現。

那時,午飯鐘聲響起,我們便二話不說,衝出校園,湧向附近的食肆。外面的午餐好吃一點麼?當然不是,且價錢一定昂貴得多,又時常找不到座位,但「出外吃飯」仍然是我們每天最期待的節目。

無他的,沒有人喜歡「被困」,熱愛自由,是與生俱來的。

網址:www.facebook.com/newpapaclub

劉偉恒•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