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睇波心態的演變

看了超過30年世盃,不但見證不少輝煌時刻,亦目睹香港人的心態在同步轉變中。

1982年是我第一屆有意識地看世盃,睇波在那個年代是非常純粹的娛樂,因為能夠看現場直播經已是彌足珍貴。

我們會聚精會神,全程投入,好好珍惜每一秒與全世界球迷同步呼吸的機會。

進入90年代,睇波機會多了,球迷亦邁向知識化,我們開始討論球員的腳法、球隊的陣式、優點與弱點等等,那時,我們仍會以欣賞的角度來觀看每場比賽。

賭波合法化後,美麗的綠茵草場從此變成不少人的大賭桌,球員成了「發財工具」。

從此,電視機前聽到很多「陰謀論」,但凡自己的球隊輸了,就是「做波」;球證的每個判決都是因為「自己買咗」,足球比賽不再純情。

來到網絡年代,睇波更成了一種「港式發洩」。

今屆世盃開始後,社交網絡上的相關消息幾乎只得一種情緒——罵。

罵電視台評述員「把聲難聽」、「唔識講波」、「叫聲太大」、「唔夠公允」;罵球證執法尺度、罵球員狀態欠佳、罵教練不懂擺陣、罵國際足協商業化、罵電視台沒有免費直播、罵男朋友只顧睇波……

世盃不是萬眾期待嗎?為何我們的面書全被「罵帖」「洗版」?

還是,香港人的娛樂就是要靠「罵」和「捉錯處」來支撐?就像看港劇和港產片一樣,又要看又要罵,罵得愈厲害,大家便愈有快感。

罵,就是我們的娛樂。

足球比賽或許從來都是那麼好看,只是我們的心態早已轉變了。

網址:www.facebook.com/newpapaclub

劉偉恒•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