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飾歷史

一顆細沙可以看到一個宇宙,一件珠寶亦能看到歷史。你可知為何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以頭髮做成首飾的設計?以幾何圖案為主的首飾,為何在第一次世界戰後大行其道?美麗珠寶人人愛,但大多只認識珠寶物料、寶石等,未必了解其歷史意義、文化傳承及藝術風格。因此,有進修機構將舉辦「首飾風格鑑賞」課程,為大家展開多采多姿的珠寶首飾歷史課。

多角度學習

五花八門的珠寶,除了一個「靚」字,一般人還可以有甚麼深層次的評語?珠寶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品,與時裝、建築和攝影一樣,不斷炮製新主題,反映當下的時代精神及社會潮流。想提升對珠寶藝術品的鑑賞層次,不妨考慮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將舉辦的「首飾風格鑑賞」課程——主要介紹18至20世紀珠寶首飾的發展和風格,並探討現代首飾與社會環境之關係。

該學院通識及專業課程部講師陸換芝表示,在理論層面,學員將會學習鑑賞知識,如不同年代常見貴重寶石的種類與車工、不同年代珠寶首飾風格、簡單珠寶鑑證儀器使用(包括10倍鏡、顯微鏡、折光儀等)。至於實踐,校方會安排參觀拍賣活動或珠寶展,學員有機會近距離欣賞珠寶首飾。

了解設計風格 

首飾風格如何與社會環境扯上關係?例如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曾出現以頭髮、黑色為元素的首飾。事關維多利亞女皇的丈夫離世後,她總是作黑色打扮;當年英國軍隊去印度打仗,不少士兵殉國,人們便以去世親人的頭髮做成首飾,以悼亡者。又例如Art Deco,是以幾何圖案為主的藝術風格,在一次大戰後出現,當時很多兵工廠停產武器,轉做首飾,做出來的圖案準確性極高。

講師陸換芝曾是設計師及鑑證師,她認為古董首飾很有保存價值,不應刻意改裝。她指出,設計不但講究美感,更要反映社會現狀。「500年前人們畫花,現在的人也畫花,為何要重複?關鍵在於不同年代的作品,反映不同的當下。課程較適合首飾設計師修讀,可啟發歷史的思考,讓創作增添層次。」

與社會相關

珠寶營銷是服務性行業,前線人員經常要解答顧客的疑問。她認為,這類服務人員可修讀該課程。「上世紀70、80年代後的首飾可分為兩大風格,一是名牌首飾的Fine Jewellery,以市場導向,另一方面是具個人風格的珠寶。現時這兩條路愈行愈近,近年不少藝術家用貴重材料玩個人風格,如超現實畫家Dali的首飾設計。行業前線人員若對首飾發展有基礎認識,可為客人講解得更詳盡。」

由於課程涉及簡單珠寶鑑證儀器的使用,所以對於鑽研寶石鑑證的學員,同樣有得着。陸換芝解釋:「不同年代的首飾,所用的寶石材料不同。以前鑽石採用單反技術,所以光澤不及現今的閃爍。自一次大戰後,出現了很多人造石,類似紅寶,大大粒,造型亦漂亮。如果學員知道這首飾是甚麼年代的風格,對於鑑證工作有莫大的幫助。」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首飾風格鑑賞

舉辦機構: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

開課日期:待定

學費:$1,125

網址:www.sce.hkbu.edu.hk

撰文、部分攝影:黎雅麗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