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要在大自然中掙扎求存,就要懂得因地制宜,特別是位處黃土高原上的山西,每年平均降雨量只得400、500毫米,長期面對氣候乾燥,寸草不生的地理環境,幸好聰明的古人懂得順應自然,在山上開闢窯洞,在資源匱乏的情況底下仍能製造冬暖夏涼的居住環境。想看傳統的窯洞建築群落的話,就要來到位處黃河邊的磧口古鎮,「洞識」古人的建築智慧。
磧口古鎮位於山西的臨縣,與黃河毗鄰,對面便是陝西。在明末清初期間,這一帶非常繁盛,皆因有不少貨船沿水路經商往來,碰巧附近湫水河和黃河的交匯處因沙石堆積令河口收窄,水流急轉直下,貨船惟有在磧口落貨,改以陸路運送,令小鎮成為黃河流域重要交通樞紐。據當地居民所述,最風光時期每天有近500艘船行經,鎮上的繁盛興旺,單從當時有近300名青樓女子便可以想像得到。可惜好景不常,隨着工業革命爆發,鐵路系統在中國擴展開來,航運業一落千丈,商人、年輕人紛紛遷出,小鎮面對急劇人口老化,光輝不再。如今鎮上以老弱殘兵為多,居民一大清早在大街上叫賣即磨豆腐和新鮮紅棗,隨太陽西下,大街小巷就變得門庭冷清,只餘大紅燈籠默默守護住寂靜的村落。
話說當年不少人到磧口經商,可惜小鎮不明文規定外人不能攜帶家眷,有位李姓商人於是在離鎮約3公里的山頭建村安置妻房。整個村落靠山而建,在一層疊一層的黃土高坡上鑿洞闢窯,窯洞全部坐北向南,充分利用日照,令昔日沒有空調和暖氣的窯洞冬暖夏涼。按當地人所講,清末時期村落最為繁盛,全盛時期住了上千人,分兩大家族,各據東西兩邊山頭。如今全村只剩64人,都是不願離開又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儘管今時不同往日,但走入李家大宅,仍能在細節中感受昔日風光,窯洞蓋上瓦頂遮風擋雨,並加入天井庭園,在中間開墾出3米深的地下菜窯,用來在冬天儲存蔬菜,防止菜苗凍壞,恰恰是古代版的冰箱。
隨時代變遷,早已寂寂無聞的李家村,原本只會沒落於時代汪洋中,幸得現代國畫大師吳冠中在1976和1989年分別到訪,並把李家村稱作人生的三大發現之一,令李家村再次扭轉命運,一夜間受盡各界注目。從外面看它就像是一座荒涼的墓塚,但走進去其實相當講究,就像是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窯洞景色,儼然是一幅民風淳樸、構圖別致的水墨畫。
鄰近磧口的西灣村,在明末清初時和磧口同步崛起。西灣村屬在磧口經商的陳氏商賈,據說陳氏富可敵國,小鎮上半條商店街都歸他所有,銀票多到可以從磧口鋪到臨縣城中,大概亦是憑此名氣,令西灣村於2003年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之列,比磧口古鎮還早。
整個西灣村佔地約3萬平方米,以後山的「龍眼」作為中軸,全村用金、木、水、火、土5條巷把近40座建築物連成一體,院與院之間有小門相通,周圍以高牆保護,屬城堡式封閉空間。中國人篤信風水,講究禮節,統統能在建築物身上體現出來。作為大家閨秀的小姐,長居於稱為繡樓的4樓,如非大時大節必定禁足外出,下層樓梯扶手加上石鼓裝飾,用來提示男士止步,前門一隅是6米高樓,用來讓小姐在出嫁前偷看未來夫婿一眼,這已是最大限度的自由。
地址: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磧口風景名勝區
簽證:持有效回鄉卡毋須簽證
旅行團:安達山西文化之旅,設有8條路線,其中3條以古建築為主,古建築博物館南部遊8天團,行程包括太原、晉中、磧口、吉縣等地,團費HK$9,788起,
查詢:2316 1971(安達旅運),網址:www.louts-tours.com
貨幣:¥1約兌HK$1.2
天氣:4月氣溫約5℃~19℃
特派記者:陶思敏
特派攝影記者:謝孝祥
鳴謝:安達旅運、山西東方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