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配樂為畫面而生

一齣好電影,除了情節吸引、演員演技精湛、畫面豐富外,精彩的配樂更能調節電影氣氛,加強情感的表達,為觀眾帶來身歷其境的感受。牽動眾人情緒的幕後魔術手,就是配樂創作人。從事電影配樂20年的韋啟良(Tomy)坦言,市場對相關人才有需求,但由於技術要求高、入行薪酬較低,令行業新血不足。若有志者對電影、音樂有無限熱愛,不妨由低做起,只要打響名堂,前景亦相對樂觀。

熱愛音樂 結識創作人

Tomy自小受愛聽黑膠唱片的父親薰陶,也很愛聽音樂,到了中學時期,他才開始接觸音樂創作。他憶述:「當時愛彈鋼琴及Keyboard,與彈吉他的同學組成民歌樂隊,在學校表演,從而培養出對音樂的興趣。」之後,他接觸到日本電子音樂大師喜多郎的作品,開始認識配合畫面的音樂──即配樂,留意影像與音樂的有趣關係。

中學畢業後,Tomy到琴行做吉他部售貨員,學習到吉他、低音吉他、打鼓等知識,更嘗試夾Band。幾年後,他參加過不同的音樂比賽,認識了不少音樂人,包括吳國敬、太極等,獲益良多。一路走來,Tomy曾經做過流行音樂創作,但被指不夠商業化,後來,他開設音樂製作室,並認識劉以達,開始從事配樂工作,為《香港也瘋狂》及《誘僧》兩齣電影配樂;1994年憑《誘僧》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而入行至今,Tomy已為逾百部電影配樂,2011年憑《打擂台》再次獲獎,實力受到肯定。

轉戰配樂 營造氣氛 

Tomy指,為電影做配樂,創作人要對電影有充分了解,例如與導演討論電影的脈絡及發展方向,以捕捉各情節的感覺,才能為有需要的情節配樂;為此,他會不斷重看電影,甚至細閱劇本。「配樂因畫面而生,它能令畫面更具語言感覺,將畫面上未能表達的感覺,用音樂表現出來,增強情感的表達。」配樂工作雖然要求高,但Tomy覺得這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

就像剛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提名的電影《救火英雄》的配樂,Tomy在影片中加入懸疑、詭秘的音樂,令劇情氣氛變得恐怖。原因是他曾與導演郭子健討論過,知道影片強調恐怖多於災情,因此,要以配樂為濃煙營造可怕的感覺,結果理想。

刻苦耐勞 懂得溝通 

配樂工作對年輕人有吸引力,市場對相關人才亦有一定需求,可惜入行新人不多。Tomy認為:「由於本地專上院校沒有專門修讀電影配樂的課程,同學想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只有靠平時學校舉辦的講座或選修某些學科,也沒有入行門路。」新人想入行,就要跟師傅由「紅褲仔」做起,加上薪酬偏低,無疑令新人卻步。

「很多時為了累積經驗,新人只能接到低成本的電影,一齣電影的配樂只有數千港元酬勞,甚至沒有報酬也要做。當然,若能在行內打響名堂,回報就會愈來愈高。」Tomy更強調,做電影配樂對電影要有愛,不僅要愛看,而且要揣摩劇情、美術、服裝等,這樣才會有好作品,有時更可憑配樂將畫面的缺點變成亮點。

另外,他認為配樂人必須了解樂器特性及音效,在腦海中「聽到」不同樂器的聲音,才會知道用甚麼樂器營造怎樣的聲音。當然,溝通技巧亦不可或缺。Tomy舉例他要與導演、監製、剪接人員等溝通,了解他們的要求,才能讓電影配樂更完美。

撰文:何詩敏

部分攝影:盧展程

化妝及髮型:Rosy Rain

服裝提供:Religion HK